论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蔡淑兰,女,1963年生,内蒙古师大教育系,讲师。(邮编:010022)

原文出处: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教学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引入教学领域后,引起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更自觉地把教学活动理解为有明确目标、有各种最优化手段与方法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系统。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也是教学理论和实践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后半叶。“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比较早地将“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进行研究的有美国的史密斯、邓金和比德尔等。

      “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后,引进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更自觉地把教学理解为有明确目标的、有各种最优化的手段与方法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系统。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

      一、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1.20世纪7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教学策略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学行为上。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被说成是把教学行为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的研究。1976年,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史密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教学策略都十分重要。

      内容限制性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一些早期探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重点分析的是师生的语言行为。研究人员认为,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活动(也就是口头、笔头和符号表达)。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于1964、1967、1970年多次进行教学中的逻辑运用问题的研究之后,把教学策略描述为教学内容的总部署。战术是每时每刻控制教学内容的手段,策略则是教师控制学生行为总方向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史密斯等人认为:“策略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保证讲授的论点清楚,以及减少学生讨论中的不切题和错误回答。”

      非内容限制性策略的基本思想: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策略。7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关于“过程——成果”的研究报告表明,教学行为与学生成绩有密切关系。从这些报告的结论引申出许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盖奇(Gage,1978)总结出七种教学策略,又称“教师七要”。“教师七要”涉及了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学习指导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盖奇指出,这七条可以概括为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认识成果。

      非内容限制性策略还包括“课堂管理策略”和“成人与孩子、同伴与同伴的合作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是库宁根据“过程——成果”研究提出来的教学策略,又叫防范式课堂管理策略。内容包括:“制定留有一定余地的学习计划;安排进度,确定难度和使学习活动具有多样性;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其毫不松懈地发展下去,在课堂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观察并对各种不同的事件作出反应;把教学活动向适当的目标引导;始终注意学生集体的活动。”

      随后,布罗菲和帕特南又于1979年对防范式课堂管理策略进行了补充,建议教师避免过分使用命令式和自由式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应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采用有检查而不是指令的教学方法。

      继防范式课堂管理策略之后,约翰逊于1981年提出了“成人(教师)与孩子(学生)、同伴与同伴的合作策略”。采用这种策略是为了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他的研究结论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学习成绩、教育理想、价值观、态度以及其它社会行为和心理行为。他指出,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生的专心致志、同伴间的共处和互助以及发散思维都是有利的。他在研究中还发现,教学活动中以合作方式组织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好奇心,选择准确的认识角度、增强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以及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总之,教学策略可以从师生与教学内容关系的角度分析,形成内容限制性策略,也可以从具体技巧、行为和活力的总和的角度进行分析,形成非内容限制性策略。邓金和比德尔研究后发现,内容限制性策略的研究似乎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因此,内容限制性策略很难在实践中应用。因而这方面的研究逐渐被人们忽略了。而对非内容限制性策略的研究,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某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史密斯等人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教学的重新认识,把教学活动理解为有明确的目标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系统,这是教学观念的发展。史密斯等人历时10年之久的研究,开创性地揭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中,关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由原来防范式管理策略的提出,到后来师生合作策略的提倡,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敌对状态转变为合作状态,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观的质的飞跃。史密斯等人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吸引着人们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问题上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重新肯定。

      当然,史密斯等人的研究也有一些局限,首先,教学策略含义的揭示不准确,几乎等同于“方法”、“步骤”;其次,对教学策略不进行限定,涵盖面过大,以致于某些研究(如内容限制性策略)无法深入。

      2.继史密斯等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之后,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中,深入研究了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加涅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不得法而学生学不得法,因此提出:“我们第一要指出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要指出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注:[美]加涅著、博林译:《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5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