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教育观念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就是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的过程,是不断扬弃旧的认识向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任何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都有着理论特别是教育基本理论的支持,正是教育基本理论中对有关问题的探讨,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突破。下面撷取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展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间的密切关系。 一、教育本质研究与“阶级斗争工具观”的幻灭 “文革”十年,“四人帮”大肆宣扬与夸大了“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给了教育以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否定了教育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而且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生产也无缘联系。当时,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以为教育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只是与阶级斗争息息相关。 教育的性质、任务到底是什么?“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些提法应该不应该加以批判?不从理论上阐明、解决这些问题,既会模糊人们的认识,同时会对教育实践造成有害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首先考察了“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理论来源,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这一论断是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修改党纲的委员会在起草党纲“国民教育方面的条文”时提出的。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明确地指出了国民教育方面的任务,这就是“把1917年十月革命时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即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就是说,不仅应当传播一般共产主义原则,而且应当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者和非无产者的阶层传播无产阶级在思想、组织、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利于彻底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和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注:《俄共(布)纲领草案·党纲中国民教育方面的条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列宁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页。) 这一论断是从当时学校教育承担着完成无产阶级专政任务的意义上,是针对十月革命后教育领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激烈斗争的形势,以及资产阶级鼓吹的“学校可以脱离政治而为整个社会服务”的谎言而作出的。这里强调的是政治原则的传播,是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上的影响,不是指的暴力专政。这里既没有把政治等同于教育,而抹杀了政治的特点;也没有把教育等同于政治,而抹杀了教育的特点。并且,这一论断,后来在列宁的手稿中删除了。“四人帮”一伙完全背离了列宁的原意,故意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其用意是把学校变成全面专政的工具(注:车树实:《关于“学校应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辨析》,《教育研究》1979年第3期;任重远:《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吗?》,《文汇报》1979年12月27日;成有信:《社会主义教育本质是大生产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5期。)。 在“文革”期间,“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对教育本质所作的“经典”概括。有研究者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个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原理的歪曲和篡改:第一,教育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是培养年轻一代的永恒的社会现象,它的根本职能首先是向下一代传授劳动生产的经验和知识;第二,马克思主义从未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第三,教育的本质是由它本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现象,它是用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下一代,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注:卢曲元:《论教育的本质——兼评“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湖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2期。)。 随着对“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批判,批判者有关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就逐步进入正常轨道的讨论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中,前后共出现了28种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和“特殊范畴说”等(注:此外,还有“基本属于上层建筑说”、“生产部门说”、“非生产部门说”、“统一说”、“桥梁说”、“生产实践说”、“精神实践说”、“人类加速自身建构与改造的实践说”、“培养人说”、“社会化说”、“个性化说”、“个体社会化完善化说”、“促进人的类本质类属性的途径说”、“传授知识说”、“能力传递说”、“产业说”、“非产业说”、“相对说(转化说)”等。另有几种影响较小的,如“生产力之母说”、“影响灵魂说”、“社会遗传说”、“社会生活说”等。)。 (一)“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主要围绕下列3个问题展开论战: 1.教育是否社会的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生产力说”认为,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的教育,是一种包括意识形态现象和物质现象在内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中不仅进行着精神生产,而且进行着劳动力再生产。 2.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是直接的吗?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联系的着重点在于生产劳动经验的传递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上层建筑说”否认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直接联系,认为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教育同生产力的关系则是间接的、有条件的,生产力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经由生产关系的中介和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