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研究教学与生活关系的新课题,也促使教学论研究重心的位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生活意蕴,从生活角度和生命意义探寻课堂教学的本质内涵,合理预设研究主题,已成教学论的学科发展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回归生活有何意义 (一)在教学中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 教学中引入“生活世界”的理念,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确立了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它要求教学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生命,要求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状态。现代教学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作为学生和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就是其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其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和教师当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生活和成长。 教学回归生活,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出发,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真正体现了以师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回归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和班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全体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经验、智力、情感、价值观等都可能对教学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二)使教学回归到“自然”功用的本位 教学是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它含有生活的特征、成分和性质。首先,教学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过程的重要环节,舍弃了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个体的人和人类的价值生命实现的进程将被延缓。其次,教学通过人类文化的传承,给予学生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给学生生活的智慧,发展学生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予学生在黑暗中探求人生真谛的慧眼,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学,逐步把生活看得清楚、明白。再次,教学之中本来就有生活,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并伴随着师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在教学中生活着且丰富着生活,所以应充分肯定教学本身就具有“自然”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生活,才能发挥教学的生活作用,才能使教学回归到它的“自然”本位。 (三)使教学活动凸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使教学活动本身和师生实现并体会到生活的价值,才能寻找到其生命的本源和生长点。 教学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受制于生活实践,传递着生活的内容和意义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回归生活的教学与以往的教学“从天上降到地上”不同,由于植根于生活实践,使教学“从地上升到天上”,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自我的存在,教学因此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摆脱了教学效率低、脱离实践、脱离生活的“沙漠”状态。 二、回归生活后关注什么 (一)关怀师生的生活状态 生活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生活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根基,学生在客观世界中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必须根植于其中,并赋予其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生活能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对生活本身真切的、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种观念进一步升华,因此生活实践是学生确立人生信念的基础。如果脱离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便无法形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与教学理论研究中,关怀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状态是教学回归生活的关键所在。 大体上说,关怀学生的生活状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的生活是一种理性化的生活,是一种制度化的、非日常化的生活。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学重要的是关注、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完整性,即对学生生活的整体、学生发展的所有方面、学生与环境的互动等给予关注。因为,学生过的是综合的、整体的生活,不能被知性地分割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等生活碎片。从生活出发的教学是从学生整体的生活出发,以生活细节的有机整合为关键点的教学。 其次,教学应给予学生进步性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教学关注的是进步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应是经过净化、简化和平衡的生活,应是积极向上的、高尚的、完全的、健康的生活。 再次,教学要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人的存在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存在,一切教学都应建立在人的可能性之上并努力实现人更大的可能性。因此,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要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来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过分求全责备,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使教师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人们关心的是教学的科学性或有效性,至于教学本身的目的或价值的合理性则被遗忘了。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展,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认识日益加深,教学不再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因此,教学论研究更应关注教学与教师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 (二)关爱师生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