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四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但是,这一基本的认识却来之不易,在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能重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来认识尊师重教的重要性。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我们曾对《邓小平文选》进行检索,发现在1977年到1982年5年间, 邓小平同志在各种场合谈教师和有关政策问题,多达40余次,这充分地反映了尊师重教在他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位置。

      尊师重教,重视教育必须尊重教师,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十年“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同志把振兴科学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他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学校教育能否尽快走上正轨,真正承担起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广大教师解脱精神枷锁、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已经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首先选择推翻“两个估计”作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坚决指挥了全国教育界数以万计冤假错案的平反,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使全党全社会对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政治上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包括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尊师重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尊师重教,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还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面对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偏低的状况,邓小平同志多次指示要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要求各级领导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当好教育的“后勤部长”,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关心教师的工资、奖励和职称等具体细节问题入手,指导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1977年10月,全国近60%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资。1978年,学校教师首次领到了年终奖金。在恢复高等院校教师职务职称的同时,教育部从批准北京市3名小学教师为特级教师开始, 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评定高级教师的制度。1980年春节,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教师代表15000人,从此, 各地党政领导在节日看望慰问教师成了确定的活动。1985年,我国政府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国家还成立了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致力于表彰献身教育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大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尊师重教,要从教师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抓起,已经成为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

      尊师重教,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不仅关心改善教师的待遇,更关心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他要求办好师范教育,培养新的师资力量,并指示通过广播、电视、定期进修等多种形式培训在职教师,形成制度。各级党组织应该热情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邓小平同志始终积极倡导的尊师重教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为党和国家制定宏观教育政策提供了正确指导,在90年代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抚今追昔,瞻望未来。当前,各级党政部门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为教师办实事,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加大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力度,为稳定教师队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初步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伟大的年代,必将是千千万万祖国“园丁”辛勤耕耘、大显身手的年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