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心理教育应该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它不仅仅应该直接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的心理危机,而且应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它也应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发挥其自身潜在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纵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与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在我们的理解中,心理教育应该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它不仅仅应该直接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的心理危机,而且应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教育的位置 在我国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就基础教育而言,仍然是以“德——智——体——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目前也已经加上了“劳”(劳动教育),但是尚未有明确的“心”,也即尚未有心理教育的位置。严格来说,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不是没有“心理教育”,而是没有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纳入了“德育”的范畴。而实际上,就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分类而言,都在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但是,就当代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的发展,以及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应该有体系分明和独立的心理教育,或者说心理教育应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它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对此,我们可以来比较与分析以下心理教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内涵。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 毫无疑问,德育的实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因为不管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是道德行为的教育,都必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教育发生关系。但是,我们不但可以从德育来理解心理教育,也可以从心理学或心理教育来理解德育。 实际上,就我们汉语中的“德”字而言,其最初的象征字形便有“二人同心”的含义,以后也就发展演变为“二人相见以心”或“二人以心相见”的内含。这是从字形与字意的解释,也可作为“德”与“心”的内在关联。在我们现代的道德教育中,其基本内容也是侧重于人之社会化的教育;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也包含着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交往中的伦理准则。而从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来说,诸如人格心理学与人格培养,人的社会化过程及规律,临床心理学与心理辅导,健康心理学与心理教育等,都应该对实际的道德教育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帮助。若是有独立的心理教育,那么它与道德教育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其共同之处在于对人格的培养,对人之发展的促进;其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教育所侧重的是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而道德教育所侧重的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我们认为,心理教育与德育可相辅相成,但却不应相互替代。由于德育与心育的实施各有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侧重,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手段,所以,就实际的教育过程而言,它们也无法相互替代。 (二)心理教育与智育 在实际的智力教育或知识教育中,心理学本来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智力的结构与功能,智力的获得与发展等等,一直都是心理学和心理学家所致力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智育中应该充分运用心理学的规律,也已经是既成的事实。 另一方面,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往往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者的意志、毅力,学习者的个性品质,以及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等等,这些诸多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都在实际的智育过程中发生着实在的影响。 心理教育侧重于对人之自我认识的提高,侧重于对人之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既涉及知识的培养与教育,也必然涉及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品质”的问题。就此而言,心理教育与智育,已经可作为其基础来理解与对待了。二者可相辅相成,而不应相互取代。 (三)心理教育与体育 体育之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尤其是在实际的体育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其主要的目标。同时,在体育的过程中,也可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这样一来,体育中是已经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内容。 但是,体育却不能取代心理教育,这正如人的身体健康,而不能等同于人的心理健康一样。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本质上还要靠心理教育的实施与实践。而就对于“健康”的理解和促进健康的实际效果来说,体育之增强体质,只能是保证了健康的一个方面,也即其身体的素质方面;但是,现代的健康观念则是包括“心理因素”和“心理素质”的;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心理教育的介入和实施。 因而,就为了达到体育的目标,人的健康和健全的体质而言,体育和心理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但同样也是不能相互取代。 (四)心理教育与美育 在我们目前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美育基本上是以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为主。当然,作为“美育”,不管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还是艺术教育,其内涵及所涵盖的内容,应该是更为全面一些。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心理教育也应该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教育服务;没有心理教育的美育,会带有明显的不足与缺陷。对此,我们可以来对美育之本质作一种分析和理解。在《礼记·乐记》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也就是说,音乐之本质,在于对人心之理解;人心是音乐之内在的基础。按照《礼记·乐记》中的解释: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而三者之本质皆属于心。而实际上,当舜帝命夔负责典乐的时候,所赋予夔的任务不仅仅从事典乐的形式,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夔利用典乐,来达到一种“人格教育”,实质上也可说是心理教育的目的。这也就是《尚书·舜典第二》中所记录的帝舜对夔的安排和指示:“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因而,就美育的效果来说,应该有一种心理教育的基础,这种心理教育不单单是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而且通过心理教育,能够使人对自己和自我有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心灵更为敏感,对自己内在的心理感受更为积极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