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前瞻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坤庆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教授。武汉 430070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们今天的时代,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时期,深入持久的社会主义改革不仅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迈向21世纪。教育,作为建构新的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推进文明国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21世纪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专门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之一的教育哲学,应该关注新时代出现的教育问题,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发展双重需要出发,立足于教育自身的特点,去研究中国当代教育问题,既完善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构建,更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这是21世纪教育哲学要回答和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

      通过对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并结合当前教育哲学界思考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笔者以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将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研究方法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生长点。

      纵观人类思想史,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理论上的重大进步总包含着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或者说,有关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是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哨战。中国教育哲学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它不能不首先关注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方法论问题是制约当代中国教育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教育哲学在教育学科整体格局中的地位来看,它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方法论性质的更新和突破,有助于整个教育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哲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程度,制约着整个教育科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把研究方法论问题视作新世纪教育哲学的生长点,丝毫不过分。

      概括地说,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所要探讨的方法论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哲学研究本身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即从学科自我意识角度研究现存教育哲学方法论,使教育哲学研究既要以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又要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论。在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理所当然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要吸收或借鉴当代科学方法论所积累的成果,改善原有的方法论结构,使教育哲学研究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一个开放、动态的结构体系,具有不断吸纳新的方法论的可能性。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它通过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和理论成果,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育哲学研究,还有一个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那种教条主义式地摘抄语录的做法显然不是正确的方式,它只能导致僵化的思维方式和重复前人的结论,最终导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的怀疑甚至终结,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任何僵化的思维方式和一成不变的理论逻辑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信仰背道而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不在认识上超越这一点,很难有所作为。二是教育哲学要研究教育科学方法论,使教育哲学真正成为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方法论学科,这如同科学哲学在科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一样。从世界范围看,教育科学发展到当代,已基本上形成了学派众多、学科林立的整体格局,面对着如此庞大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哲学应该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思维视角,对各门教育学科进行科际整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范畴、理论,探索出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研究的方法论特征,这样,既丰富了教育哲学内容,完善了教育哲学的体系结构,又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教育价值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立足点。

      “教育价值论”是教育哲学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价值,从哲学的角度看,是反映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一种关系范畴。教育价值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历史上,从斯宾塞探讨知识的教育价值开始,就一直有人从价值哲学或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教育价值问题,如美国教育家巴格莱曾写出《教育的价值》(Educational Values,1911)一书, 对教育价值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德国被公认为是现代价值哲学的故乡,“教育价值论”的发展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瓦格纳(J.Wagner)、杜尔(E.Dürr)等人,曾直接运用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教育价值, 并形成了显赫一时的价值学派的教育思潮〔2〕。其中,瓦格纳在1924 年发表的《教育价值论》(Pdagogische Wertlehre )乃集该派教育思想之大成。至于斯普朗格等人,则将“价值”贯穿于文化、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之中,创立了著名的“文化教育学派”,将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引向深入。本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哲学家班图克(G.H.Bantock )撰写《教育与价值》(Education and Values,1965), 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价值冲突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推进了教育价值论的发展。可以说,教育价值中的知识教育价值、道德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等一直是许多西方教育哲学家思考的主题。不过,由于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本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对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并没有一以贯之,相反,更多的时候是被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所排斥,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高度的工业化对人的精神扭曲,才使一批教育哲学家警醒,进而从人文主义、从人自身的发展角度去思考有关价值和教育价值问题,教育哲学研究出现了向人文主义传统复归的倾向。本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哲学,严格说来并没有所谓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野,但教育哲学中教育价值观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解放前出版的教育哲学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中,已有不少谈到教育价值问题〔3〕。解放后, 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价值问题研究被视为资产阶级哲学的专利品,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无人问津,教育价值研究被视为学术禁区而被人遗忘,直到80年代后期,人们才从我国哲学界探讨哲学价值论中受到启发,重视并开展了教育价值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来,人们在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教育价值中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等问题的探讨上,已取得了不少成果〔4〕, 所有这些,不仅证明了教育价值的客观存在,而且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