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的成功

作 者:

作者简介:
吕型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原文出处:
信息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非常赞成上海市闸北区教育领导部门在闸北八中进行的教育改革的试验,也非常赞成把这一项试验概括起来称之为“成功教育”。“成功教育”者,就是要求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今后能在不同的领域里与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认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家长与社会,对所有正常发育的孩子都要树立两条基本信念:第一、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第二、要坚信“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就是说,只要不是白痴,人都是有才的,如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然后提供条件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不断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尊与自信,今后都可以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成为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因为人无全才,所以在学习上要采取“允许落后,鼓励冒尖”的原则。即允许对某些学科降低程度,降低要求,鼓励他在另一学科领域冒尖,直至有所发明创造。扬其长而避其短,何必强求文学家要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呢?如果一定要朱建华门门功课都达到高水平,可能他的跳高就破不了世界纪录。据说陈景润在应付日常事务上是不大行的,还闹过不少笑话,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数学王国里取得伟大成就。所以,允许落后,才能冒尖,还大概是成才的辩证法。

      大约在三年前,我曾到过上海市闸北八中,那时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其中最令人发愁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生源的问题。这是所有学校都关心的共同问题。重点学校可以凭借其优势,到处拉好的生源;一般学校如果所处地区的家长文化层次较高,社会环境较好,凭“就近入学”这一条,也可以招到较好的学生。最困难的是闸北八中这一类学校,上面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要打翻身仗可比登天还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就认了“命”,反正命中注定,努力也是白搭,就自甘居于“第三世界”的地位,不思进取。但当时八中的领导却不是这样。他们在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改变学校落后面貌,壮志可嘉。我是非常赞赏他们这种精神状态的。记得我对他们讲过这样一些观点,就是这些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和家庭的影响,要正视这个事实,这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只能采取积极办法,经过一、二代人的努力,以求逐步改造这个地区。因为既然这里的孩子都要进这所学校,如果学校办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当这一代人成了家长时,成了这个地区的主体时,未来孩子的生活环境就改善了。共产党人办教育就要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当然也改造了生源,这是一。其次,也是我着重说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成长环境差,不等于他们的智力差。他们同别的孩子一样聪明。问题是他们的智力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压制或压抑,如果能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并树立信心,他们的智慧之花,同样会开得鲜艳夺目。要相信他们的潜能,这也是唯物主义的态度。问题仍然发生于教育,在于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教育,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我曾与教育界的一位同行半开玩笑地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是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失败者:小学毕业,通过升学竞争,胜利的上了初中,失败者进入社会;初中毕业,胜利的上了高中,失败者进入社会;同样,高中毕业,胜利的上了大学,失败者进入社会;在国外学成者,胜利的千方百计赖在国外,留不成而失败者回到国内。这样,流向国内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建设者,大都是竞争的失败者。本人带着失败的心态,学校、家长、社会也是用看待失败者的目光去看待他们。我们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建设队伍的人,如果真是如此,四化建设还有什么希望呢?这当然是极而言之的过头话,事实上,不少年轻人尽管升学不成,仍然能正确对待,甚至更加奋发图强,仍然能满怀豪情壮志地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没有自暴自弃,自甘沉寂。然而从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一切措施来说,都是围绕着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动,也的确有许许多多人是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在家长和社会中,也的确有许多人是在这样看待他们的。这种严重情况,难道不值得深思吗?难道就不应该大声疾呼去唤醒人们,去改变这种违背科学、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不正常的状况吗?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自尊与自信。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就一切都完了,有才能的也变成了无才能的了。可以认为,让一个人建立自尊与自信,是使一个人成才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的心理素质。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仅不注意、不重视培养这种心理素质,相反,是在不断地加以打击和摧残,直至其全部丧失而后快。首先是规定几门课程,几本统一的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然后又设下一整套貌似公正,实际却是主观的、狭隘的竞争机制与考试办法,考试的内容是规定的几门学科,规定的几本书,试题主要是考机械的记忆,一锤定音,以分划线,凡是不符合这个规定要求的学生,一律称之为“差生”,打入另册,不管他在其他方面有多大才华,而且以为这么一来,天下的英才就被全部选拔出来了。这实在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而被淘汰下来的人,也以为自己是无能之辈而不思努力了,这也是非常可悲而又可惜的。

      我之所以说这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首先是因为谁都知道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是多方面的,而现在考试的内容与考试的方法,顶多也只能考查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才能,而一个方面差一些,并不等于其他方面也不好;其次是谁也知道每个人才发展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爱因斯坦、丘吉尔的例子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两人小时候学习成绩都相当差,可长大了都获得辉煌的成就。难怪尼克松在评论中国的教育制度时说:如果爱因斯坦与丘吉尔出生在中国,肯定成不了才。因为他们肯定进不了重点中学,更上不了大学。所以,我说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是用一个模子来铸造人,一把尺子来衡量人,让少数人获得成功,而使多数人失败,其结果,与其说是发现与培养了一些人才,例不如说被我们抛弃了更多的可能成才的人。无数像爱因斯坦这样有才华的人,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