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教育,不能仅是认识世界文化和改造世界文化之动力站,它还必须是开发与传播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这个问题并非由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自身逻辑提出来,而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 当前,我省正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长远看,令人担忧的不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全国范围的竞争,而且是世界范围的竞争。山东经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科技和人才至关重要,尤其是人才最为宝贵。从我省劳动者素质看,大专以上人口1.79%,高中7.95%,初中以下76.33%, 15岁以上人口文盲占13.33%。企业职工大专以上占5.3%, 高中占35.5%,初中以下占59.2%。我们不仅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而且需要一批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社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实用型人才。可以说,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谁就驾驭了21世纪,谁就掌握了山东的未来。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在21世纪,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将更加紧密结合;教育将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教育将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拓展,在时间的拓展上将呈现为终身化的趋势,在空间的拓展上将呈现为国际化的趋势。为此,对跨世纪山东教育的使命和作用,必须站在未来发展新的战略高度,应当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久远的设想,重新审视和选择教育发展改革战略思路,探索加快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解决好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山东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促进产、学、研结合 教育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走产学研之路,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有需求才能有发展,有特色才能上水平。认识世界的重大突破和改革世界的重大成果都叫高水平。从根本上说,实践是理论的动力和源泉,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实践。马克思有句名言,一旦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前进。21世纪将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如果说知识信息是信息经济的“电流”,那么教育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教育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学,不但要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必须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高校必须念好“人才经”,把丰厚的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料引导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去,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根本,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重点产学研工程和规模效益型企业。 建构多元化教育模式 办学模式多元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现实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政府是统一的办学主体,教育资源由政府统一提供,入学机会由政府统一分配。从穷国办大教育国情出发,在政府计划管理下教学机构和计划分配的教育机会之外,还应当形成可供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和公民投资的选择性教育市场。既然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公立教育当然也应该有多种办学模式。经济成分的多元、所有制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多元从根本上动摇了由政府包揽包办、集中管理的基础,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单一国办教育模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渠道,管理多样化,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民办学校将会大量出现。民办教育不等于私有制教育,同样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美国为私立教育下的定义是:“非政府出资的公共教育机构。”政府的责任在于管理和引导,制定办学标准,行使监督评估职能。多元化办学模式必然推动教育共同投资体制的建立,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共同承担教育经费,共同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多主体、多层次教育投资格局。 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国际间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将加速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化更新,“信息高速公路”引起工作方式、思维模式、组织结构深刻变化,必将对21世纪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讨论21世纪人才素质,尽管各国有各自的构想和目标,但都强调应有全球的战略眼光,争一流意识和站在国家发展前列的精神。哈佛大学明确提出要培养国家的领袖人物,而不只是专业人才。麻省理工学院在50年代初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背景的工程师,现在已明确提出要转向培养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工程师。未来人才素质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居于重要地位。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式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较专业知识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中小学强调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大学强调素质教育,是针对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素质是把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把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完美人格和组织才干的培养结合起来,设计合理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及管理等类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思想核心是做人。素质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