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行为学探析

作 者:
夏萍 

作者简介:
夏萍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讲师

原文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外显出来的整体性教学行为对学生起着行为规范的作用。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反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又影响着教师的情绪,以至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把握好主动与主导地位;利用好首轮课效应;选择正确的授课方式;处理好授课中的重点内容,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SS教学过程/组织行为学/晕轮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组织行为学是近20多年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属于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人们对他人心理及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某一个既定目标。

      本文试图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教学中主动地位和被动地位的互易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授课,学生则常会在听的同时做一些笔记。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不过这种主动地位也往往会受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挑战。尽管这种挑战对于教授者本人来讲,来的并不一定令人愉快,但它也并不会因这种不愉快而不存在。承认教学过程的动态演进和互动过程,就意味着:在每一课堂教学的开始,首先是教师要以自己特定的讲授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例如,教师治学严谨的作风,灵活的讲授方法,严格的授课逻辑,优良的动作表象,以及表达的生动,语言的幽默,间或伴以内容相宜的姿式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讲课,认真记下每一个重要部分,并不时地对老师的语言及动作表象报以喝彩声。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着教师的讲授情绪和心理,使其讲授行为发生变化。在学生对教师讲授作出积极反应时,作为老师定会热情激增,因为学生们的这些行为是对其教学行为的一种报偿行为。从这种反馈中,老师获得了所期望的结果。当然另一种情况也完全可能出现,即同学们对老师的授课兴趣不大,有的在干别的事情,有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也有打瞌睡的,等等。以上这些行为会使老师心烦意乱,一次课好不容易坚持下来了,结果是老师累得精疲力竭,而学生却感到收获不大。前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正反馈效应”,后者称为“负反馈效应”。显而易见,教与学的影响是相互的,即所谓“双向作用”。当然谁都会期望“正反馈效应”的出现,因为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主动地位。

      对主动和主导地位的理解,亦须忌片面性。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主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预先安排学生讲、问,也同样是一种主动地位。

      主动地位的取得,还在于教师 授课前的心理预期——对自己所讲课程重要程度的认识、备课的认真程度、对所述内容是否有全面透彻的掌握以及本课程在某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另外,教师讲课时要力争做到脱稿,以便更好地临场发挥。总之,教学过程的主动权更主要地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主观愿望与主观努力。

      教师在教学中有既定的主导与主动地位,但这并不能保证其主动与主导地位的实现。重要的是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出发,如何更好地、积极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首次(轮)课效应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切忌片面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看问题往往不全面或不很全面,人的心理活动,许多时候与此不无关系。

      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不只是处理人与书的关系,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人的复杂性就在于他(她)丰裕的心理活动。恩格斯曾把人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教学对象的这种特征,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对象心理活动的某些规律出发,把握住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会有一个首次(轮)课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可能是首次(轮)课,对另一个教师而言则可能不是,但每个教师都一定有个首次(轮)课;对老教师亦然,因为老教师也可能开新课。首次(轮)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授课者来说,一旦成功,就会增强其往后工作的信心与干劲;一旦失败,则会直接影响其情绪,甚至因此而使其改弦易辙。同时,在后一种情况下,听课者也会因这种不良的教学效果留下的不好印象,而影响其往后的听课效果。

      组织行为学研究了第一印象的作用。讲课过程,是人与人的知觉过程。显然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教者在首次(轮)课中给听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会使他们对其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

      强调首次(轮)课重要的另一原因在于它所产生的“晕轮效应”,也可称之为以点概面效应。即人们在观察人时,对于他(她)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突出,起了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也就掩盖了人们对这个人的其它特性和品质的知觉。也可谓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

      众所周知,教者具备优秀教师的全面素质是比较不易的,但具备其中几个主要的素质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师讲课逻辑性强,态度认真,表达能力也不错,但口音未必标准。此时就应多发挥前三者的优势,并注意改进口音。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关系不能倒置,即要强调扬长,而不是强调避短。

      三、授课中重点内容的处理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无疑,它们应成为讲授之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平铺直叙;或直言这是重点,请大家留心;等等,这并不失为一种方法,却未必是一种好的方法。注意“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运用,或许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