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怀银 山西大学教育系 地址:山西·太原 邮政编码:030006

原文出处: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建国后十七年,是我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比较曲折、艰辛的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来为中国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创造了条件,中国教育科学工作者也充满信心地为创建中国化的教育学科体系去奋斗。然而,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加之我们的经验的不足,在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我们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历史是稳定凝结了的现实,而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当前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我们认为,这种历史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此相适应,迫切需要确立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从1949 年到1956年,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通过学习和批判,即一方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苏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学科,另一方面开展对旧教育思想的批判,开始从思想上确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许多原来是唯心主义的学者,经过思想改造,逐渐转变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开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去研究教育科学问题。教育科学工作中的新生力量已经培养了四百多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与理论已经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的研究与教学中初步确立了统治的地位。”[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学科体系的重建和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特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以及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运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思考和探索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的重建和发展过程。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各科教学法都不同程度地去思考和探索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并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和探索,促进了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我们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度还比较差,还不能较好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回答并解决各学科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留下了值得我们今天汲取的教训[2]。 如何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成为“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着力思考和探索,并加以切实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的重建和发展与“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分不开的。建国初七年,教育学科领域内就开展了一些学术讨论。“双百方针”提出后,《人民教育》1956年7 月曾发表评论文章《略论教育科学中的百家争鸣》,指出教育学还是很幼稚的科学,其中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不经过群策群力的讨论,就不可能促进这一科学的发展。文章提出,要消除关于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思想障碍,在教育科学领域实行“百家争鸣”方针,并把“百家争鸣”作为发展我国教育科学的指导方针。这一切促进了当时我国教育科学领域内一些学术问题的讨论,也激发了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热情[3]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当时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学科的初步繁荣和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对“双百方针”的贯彻还很不够。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领域内不少问题的讨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是进行学术讨论,而是进行学术批判,往往把学术问题无限上纲到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或为修正主义服务的政治问题的高度,而对被批判的观点不做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第二,报刊申明是开展讨论,而实际上是仅仅发表批判性的文章,被批判者只能做检讨,不能申辩,更不能反批评,因而形成了“一家独鸣”;第三,许多重大问题,往往还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争鸣,就由领导人言定乾坤。当然,有的领导人的讲话也不失为真知灼见,但把领导人的讲话作为最终结论,然后要求教育科学工作者不断去“理解”,附加上无穷无尽的解释,实际就使教育科学研究沦为“注经”的经学了[4]。

      这种状况,大大地阻碍了当时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甚至使我国本来就已落后的教育科学一度处于停顿的状态。

      学术争鸣、学术民主、学术自由早已被证明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动力。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认真而又切实地全面贯彻“双百方针”,这既是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经验,也是其教训。

      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的重建和发展与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经历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十七年我国教育学科体系重建和发展的艰辛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