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习中国教育的举动近期引发了全球热议。《纽约时报》《卫报》《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英国政府为了改进教育而引进中国数学老师和数学教科书的新闻。英国学习中国的事件之所以有报道价值,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中英关系的急剧翻转。毕竟,中国在过去的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都在向西方世界学习: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战争,打开中国国门,迫使其改变传统教育体系,学习西式现代学校教育。如此看来,中国现在由过去的“学生”转变为“老师”,而英国却由“老师”变为“学生”,确实是令人惊讶的、震惊的、值得报道的。 英国并不是中国教育的唯一仰慕者。美国和很多西方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纷纷被中国教育所吸引。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曾推荐说,中国教育是(或者说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卓越教育的典范。 之所以说中国是教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主要是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的结果。PISA测试是全球最广泛的考核十五岁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能力的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有七十多个国家参与其中。2009年,上海学生代表中国学生参加该测试,优异的表现震惊世界。三年后,中国学生又取得了同样优异的成绩。中国在测试中的表现使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学生表现平庸的国家对之顶礼崇拜。 可以理解,中国会为自己成为教育理念输出者的新地位而感到自豪,这也的确值得自豪,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自己教育方面的不足。尽管输出观念让人高兴,但是中国还在继续向西方学习改进教育的方法。大量的教育改革都使得中国的教学更加西方化。中国的家长则继续对西式教育趋之若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英国引进中国教育的同时,许多英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能不断在中国开设分校区,吸引了大量渴望体验英国教育的中国学生,并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 学不到的教训 中英、中美之间这种表面上荒谬、近乎滑稽的互相欣赏,或者说西方教育体系和东亚教育体系的互相欣赏,竟是理性推断的结果。他们都以为对方有什么不愿意告诉自己的教育秘方。一方面,西方教育系统长期苦于国际评估中学生的低迷表现,相信中国和其他东亚教育体系已经找到了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中国和其他东亚教育体系则坚信西方教育有魔法能让受教育者更具创造力、创新力、自信和企业家精神。 上述观察都是基于证据的。如果用国际评估中的学术表现来定义教育质量的话,类似PISA测试和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测试,该测试考核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每三年进行一次,全世界范围内有四十余个国家参与其中),这些测试的结果确实说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教育质量上乘,值得其他国家学习。虽然中国大陆未参与过TIMSS测试,但是大陆在PISA测试中的结果已经证明了实力。其他被西方国家奉为学习对象的国家和地区还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在TIMSS测试和PISA测试中均有良好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曾为英国的殖民地,而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受到过美国教育的影响。 西方在创新能力方面一直让中国仰慕。英国曾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美国产生过世界上最多的专利技术、诺贝尔奖得主和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一些技术突破。总体上说,西欧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享受着先进科技带来的经济繁荣。近代改造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发明创造,都出自西方世界。但是,发明和发现来源于具有创造力的人,而创造的基因应该是广布于各个社会的。那么为何西方国家能拥有更多创造力丰富的个体呢?有很多人认为是教育的缘故。西方教育体系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似乎比东方教育体系更加有效。 尽管有以上逻辑和证据,中国和西方都有可能对相互借鉴感到失望。这种学习和借鉴,并不能实现各自的预期,因为有些经验并不能通过教育体系的移花接木生硬地照搬。双方期待的结果,并不直接来源于任何一方现有的教育体系,而是来源于自身教育和文化的碰撞。本质上,中国和西方现有的教育范式是相同的,仅仅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而已。 教育范式的同质 世界上主要的教育范式,如中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种范式从预先设定的课程开始,规定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不同年龄的学生被分在不同的组;成年教师负责教授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所有学生以相似的速度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学有所成。学生需要通过一到两次大型标准化考试的结果,或者累积的考试结果,去证明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在这样的英才教育(制度)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决定其进一步获得教育或者就业的机会。 实现形式的差异 就像有着相同基因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系统而导致特征有所差异,相同的教育范式由于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教育范式的许多方面都可能不尽相同。比如说,不同的文化决定课程中不同的具体内容:一些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广泛,另一些课程包含的学科数目则少一些。不同文化也会对学科的重要性有不同的安排:例如,一些文化将数学和语言这样的学科看得比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更重要,而另一些文化则认为这些学科同等重要。不同的文化也对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设计次序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部分文化将物理教学放在生物教学之前进行,而另一些则相反。 此外,谁来决定课程设置也会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如中国和大多数东亚教育体系中,课程由一个权威机构决定后,便会应用到整个国家;而在美国等其他一些社会,课程是由不同州的当局来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