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女子教育观念及教育措施之比较

作 者:
杨民 

作者简介:
杨民 辽宁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资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同源文化下的女子教育观念之差异

      众所周知,日本不仅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而且由于其历史上有一个全面吸收、消化汉文化的过程,使中国和日本在文化背景上有许多相近之处,被人们称为“同源文化”。

      仔细考察,却又会发现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少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相左之处。其中女子教育观念的不同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今天,中国人认为,女子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自立于社会,与男性一起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的人,而日本社会则尽力把女子培养成合格、标准的,为家庭做出奉献的家庭女性,日语称之为“专门主妇”。一言 以蔽之,中国力图把女子教育成“社会人”,而日本则力争把女子培养成“家庭人”。

      二、各自目标指导下的不同教育措施

      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观念上的根本差异,必将导致两国各种教育措施的不同,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

      1.课程设置内容

      日本的中、小学在课程设置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分别面向男生和女生设置了一些不同内容的课程。如小学五、六年级开设的家政课,男生往往学木工,女生则学烹调和缝纫。从初中开始,学校向男生开设技术课,向女生开设家政课。日本法定的义务教育为九年,即小学六年加上初中三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课程设置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已存在面向男、女生给于不同教育内容的现象。而从高中开始设置的选修课,以及高中后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更给男生和女生接受不同的教育内容提供了便利。日本的女子即便能够进入本科水平的普通大学,也大都选择公认适合于女生的人文学科或教育学科,因此,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大都围统这些科目。如,九州女子大学共开设家政、管理营养士、国文和英文四个学科。

      我们中国从小学开始直到普通高中,面向男生、女生开设的课程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再加上中、小学的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很少,因此,中国的普通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男生、女生受到的教育内容是相同的,当然,在初中、高中后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选择上,在报考大学专业时,仍存在着男女生各自不同的选择侧重点。如女生愿选择人文学科、医学科和师范学科,而男生则更愿选择理工科和高科技学科,但比起日本来,中国女大学生能够进入理工专业和高科技专业的数仍是较多的。

      2.课外活动的范围

      日本的小学、中学、大学学生俱乐部活动丰富多彩,活泼生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条途径。据统计,日本的在校生每人都参加到一个俱乐部活动中,成为某个俱乐部的人。在数目众多的校园俱乐部中,既有男女生共同参加的,也有被公认为是男生专有的俱乐部和女生专有的俱乐部。如茶道、花道、编织、学校拉拉队等俱乐部活动,为女生选择的范围,而相扑,足球、棒球等具有激烈竞争性的俱乐部却成为男生驰骋的园地。

      比起日本来,我国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不够活跃,俱乐部数目少,活动范围不广。从总体上看,男、女生虽有选择不同课外活动内容的现象,但男女性别的限制不象日本那样严格和鲜明,特别是学校设置的体育运动队,只要男生有的,女生也大都设立,体现出“男女都一样”的特色。

      3.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的长短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其教育总体水平较高,表现之一便是大学入学率已接近40%。我国的是个发展中国家,大学入学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几,即便算上电大、函大等非正规学校教育,其比率也只能达到百分之六点几。

      但应指出,日本的大学入学率中,2~3年制的短期大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这些“短大”学生之大部分为女性。据统计,近些年,日本二年制的短期大学生中,女生占到91.8%,男生只占8.2%。可以看出,进入大学教育领域的日本女性,其平均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比男性要短2年左右。这大概是女性成人后要结婚嫁人,既不需要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在时间上也必须比男性更早地结束正规学校教育的缘故吧。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本科水平的四年制大学较多,因此,我国大学生之大部分为本科生,其中女生占了不小比例。据统计,1992年,我国大学生中的33.7%为女性。同年,女研究生占到研究生总数的24.8%。可以看出,在我国的18岁青年中,4%~5%的佼佼者进入了高等教育领域,其中1/3为女性。她们和男大学生一起,为祖国的富强、发展,为科学文化的普及、推广而努力拼搏着。

      (二)家庭教育

      比起学校来,家庭教育更带有亲情色彩,从而使教育的影响力更深远。中、日两国家庭女子教育也存在著不小差异。现以我国辽宁师范大学和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所做的问卷调查为例来加以比较分析。

      1.两国家长对自己女儿的培养目标不同

      在对两国幼儿父母进行的调查中,当问到“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时,日本的父母不大希望自己的女儿从事教授、学者类的工作(占0.2%),也不愿自己的女儿从事政治活动,成为专职政治家(为0%),而对一些社会服务性工作则表现出兴趣(占4.4%)。中国女童的父母则希望自己的女儿和男孩子一样,从事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工作(政治家为0.7%;干部为12.0%;专家学者为7.3%)不甘心只担当一些社会服务性工作(0%),对自己的女儿抱有较高的社会期望值。

      在问到两国小学生父母,“想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什么人?”时,结果显示,中国近78%的父母为女儿选择了“为国家效力”这一培养目标,而日本父母的这一选择只占到6.6%。大概日本公众认为,为国家效力这一重任理应由男子来承担,女子应把家庭看得更重要(占11.1%)。日本父母为自己女儿选择“因工作有价值,有干头而愿意干”的人要比中国父母的这一选择低27个百分点,从中也可看出中、日两国家长对女儿培养目标的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