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课程,古今中外学者对此表述不一,从课程意义的演进史来看,其含义呈广泛之具,且趋于合理科学方面的阐述,旨在更深刻地揭示课程的本质。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体规划。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对课程的分类而言,它是不同课程编制思想在课程类型上的反映,反映了人们对不同课程类型所持的不同价值观。 正确分析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特点及其在人的认识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在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把握它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类不同课程价值观的分歧及其背景 学科课程也叫做分科课程,或叫显性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学习顺序,学习周期和学习时数,分科进行安排。〔1〕这种课程编制源远流长,呈现永盛不衰的生命力。从我国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删定编篡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绵延几千年封建社会学校的“四书”“五经”,到近代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办学方针指导下所开设的各门学科,从新民主革命时期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所开设的科目,到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课程设置的特色,无一不是显示了学科课程独尊显赫的地位。 在西方,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首开分科的先河,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论,则为现代学科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所有的人都要受教育,把“泛智”理解为一般人都能接受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总和,提倡把一切知识教给儿童。此后有了赫尔巴特的多种学科课程论,英国斯宾塞的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学科课程,前苏凯洛夫企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所倡导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到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从时代需要出发而提出的学科结构之说,绵延数千年,一方面显示了学科课程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学科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肯定。 活动课程的思想渊源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这一教育哲理巨著,他站在反对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教育的立场上,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活动,获得经验,吸取教训。但这种以顺应儿童先天自然而导之的教育思想是不可能在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统治下获得生存乃至发展的地步,这在卢梭的《爱弥儿》出世后,遭到焚毁,卢梭本人被通缉而背井离乡得到了证实。 从十九世纪未,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点燃了活动课程思想的火炬,随即这一思想不仅席卷了欧美大陆,而且波及整个世界。成为这一时代引人注目的课程。 活动课程之精义在于它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的课程,显然它是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的。 任何课程类型的编制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类型课程的价值取向,它反映了人们对这类课程所持的价值观,是人们对这一类课程对个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的见解或其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主张的分歧反映了人们对这两类课程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学科课程者珍视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对人发展的作用。从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论到布鲁纳倡导的学科结构课程学,到活动课程运动鼎盛时期旨在反对活动课程的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产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认为学生必须学习书本知识,才能获得全面的完备的发展,他们把人类的间接经验抬升到至高无尚唯它独尊的地位。 活动课程者珍视人类的直接经验的作用,它把学科课程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而加以批判和否定,认为儿童完全没有必要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那是无用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无益的,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获得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经验,才是有用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这方面堪称代表。他说:“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将来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2〕 活动课程的提出乃成为一种潮流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一方面美国在南北战争后,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生产规模日新月异,由于欧洲移民的涌入,美国人口大大发展,广大劳动者在从事各种经济开发活动中也迫切需要知识和一定的技术训练,而已往那种只教古典书本知识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了,面对这样一个变动发展的时代,人们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在教育思想上,十八世纪末传入美国的卢梭重视儿童自由发展,反抗一切旧教育束缚的思想已在美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欧洲此时正在涌动着的各种反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新教育理论的思潮与美国对新教育的需要合拍。在此种背景下,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打着“进步教育”的旗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所谓“现代教育运动”,活动课程正是由此应运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类课程的追求和渴望。从此学科课程论者与活动课程论者开展了长时期的纷争,各派莫衷一是,相互指责,反映了各派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不同价值观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