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世界比较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①

作 者:
蔡娟 

作者简介:
蔡娟,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通过选取2000年以来《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期刊论文,将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被引文献等作为关键变量,绘制21世纪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布里斯托尔大学等3所大学为核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教育、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四个方面;研究前沿主要包括教育质量/东亚国家/国际理解教育、欧洲文化/宗教学校/非政府、合理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国家各有不同,全球却有相似》、《比较未来还是比较过去?》等著作和论文构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6)12-0037-08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作为以世界各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比较教育,其研究重点和前沿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比较教育领域的SSCI期刊《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载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发现世界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学者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Thomson Retuters公司开发的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检索源,按出版物名称检索了2000年至2015年SSCI中比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比较教育期刊《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和《比较教育评论》(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将文献类型精简为论文(Article)、会议论文(Proceealings Paper)和综述文(Review)共得到期刊论文773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采集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文献计量学方法是以本研究领域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探索学科文献的各种特征及量变规律,以此来描述、评价和预测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工具是由美国费城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CiteSpcae)。本研究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论文基本特征的分析,包括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二是对比较教育研究热点和前沿的分析;三是对比较教育研究知识基础的分析。

       通过对773篇期刊论文的作者、关键词、摘要以及引文等进行分析,绘制出相应的知识图谱。②除此之外,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的在线统计功能获得了部分数据。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载文期刊分析

       《比较教育》由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于1964年创刊。《比较教育评论》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主办,于1957年创刊,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学会会刊。图1是2000年到2015年《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载文年度分布。③

      

       图1 2000年~2015年《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年度发文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相较于《比较教育评论》而言,《比较教育》各个年度的发文量比较均衡。《比较教育》16年总的发文量为438篇,被引频次为4,197次,该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1.052;《比较教育评论》16年总的发文量为335篇,被引频次为2,863次,该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0.943。由综合发文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因素可知,《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是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

       (二)核心作者分析

       在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作者与论文数量分布的不均衡性,表现为不同作者在一定时期内撰写的论文数量不一致,即不同作者对学科的贡献率不同,其中对学科发展贡献率大的作者被认为是核心作者,核心作者集聚成群从而形成核心作者群。[1]核心作者群是学科研究的中坚力量,既引领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对非核心学术研究人员产生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2]美国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莱斯(Price)曾提出了“大约10%的杰出科学工作者发表的论文量占全部论文量的一半”的推论。[3]为了更好地了解比较教育领域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和集群分布,本文对2000年以来的《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重要作者进行统计(详见表1所示)。

      

       表1显示了《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排名前列的14位作者,分别来自11所大学(其中有3位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2位来自新英格兰大学),合计发文61篇。根据普莱斯定律可知,目前比较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高产作者群。但是,从作者所发表文章的H指数和最大引用频次,此表所示学者是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笔者分析了《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作者合作情况,发现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非常核心的合作作者群,来自不同学术机构的作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核心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不明显,仅形成了以高产作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三)核心研究机构分布

       表2为《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2000年~2015年间作者所在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排序。结果显示,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1的研究机构中,来自美国的研究机构有4所,来自英国的研究机构有5所。除此之外,香港大学排名第4,多伦多大学排名第7。从H指数上看,排名前3的分别是布里斯托尔大学、伦敦大学和哈佛大学,H指数分别是13、9和9,最大引用频次分别是133、51和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