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来: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纵观全球,无论从东方到西方,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教育改革运动都不再像当初那样充满自信,许多国家甚至陷入了某种困境,举步维艰。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笔者认为,教育改革中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当代教育最为本质的社会功能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当代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一问题,是教育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直接影响到当代教育科学的的目标体系的确立,也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上教育社会功能的转换

      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变迁,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会相应地发生量与质的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社会功能。

      (一)传承过去——古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古代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与今天没什么两样。与此同时,作为人类整体的知识经验,相对于以后的历史时期而言,不仅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发展速率极其缓慢。这一时期的教育,既不需要提供给个体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养成非常复杂的社会生活技能,也不需要培养、训练个人多少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受教育者主要通过现实的生活实践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然交往习得知识与经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忠实地重现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学校仅仅被视为现成文化的复制者。如美国学者卡扎米亚斯和马西拉斯的研究所指出的:“在相对同族的原始社会,很少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简单,教育大体上是把个人引入文化遗产的过程。”古代教育事实上成了传承过去的纽带。

      (二)接纳现实——现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机器生产出现之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原先习惯的缓慢节奏和稳定模式逐渐被粉碎,今天已不再是昨天的重复。加上人类整体的知识总量大大增加,一个新的社会成员已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年的生活准备时间内,仅仅依赖在参与现实生活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育过程,来实现将人类几千年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他的生活能力。现代工业社会的这种变化,迫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转换。因为教育面向过去,迷恋于传统,已经不再意味着面向现实和未来。由此,现代教育开始了变革,将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由无组织的自然状态过渡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功过程状态,这样他使年轻一代在学校较短的时间内习得人类社会整体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可能。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现代工业社会与当代社会相比,其发展变化还是有限的,至少来说,还能为当时的学校教育所适应。一个人青少年阶段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完全足以应付其将来一生所需。很明显,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不是着眼于未来的,而是反映着今天社会的需要。接纳现实,是现代教育本质的社会功能。

      设计未来: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一)当代教育的社会功能面临着重新定位

      当代社会,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以科技信息革命驱动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彻底改观建立在工业革命之上的现代文明,这一革命性的变迁已波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新的产业不断涌现,旧的产业不断消失;人类社会知识总量激增,出现“知识爆炸”情况;人们掌握的现有知识、技能淘汰速度加快。这样,使得今天不再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更不是今天的再演。

      社会变动的加剧,使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现代教育体系遭到怀疑。对于这一点,《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深刻指出:“由于在校学习已不能再构成一个明确的‘整体’,而且也不能在一个学生开始走向成人生活之前,先让他接受这种学校教育,因此,教育体系必须全部重新加以考虑,而且我们对这种教育体系所抱有的见解本身也必须重新加以评议。”因此,当代教育不能再停留于再现当代的社会和现有的社会关系,其社会功能必须重新加以定位。

      (二)设计未来是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1.未来是一个更加依赖于人的社会。托夫勒夫妇在他们的著作《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这样分析:第一次浪 潮部门提供农业和矿产资源,第二次浪潮部门提供廉价劳动力,从事成批生产,快速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部门,则以创造和开发知识的新方法为基础,雄踞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在第三次浪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高度发展的人,这意味着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依赖于人的社会。

      2.未来人的培养只能依靠当代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不可能通过生物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只能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由于未来社会的特殊需要,以及人在未来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未来的人,不仅要获得知识,更要学会获取知识;不仅要学习生活技能,更要学会生存;不仅要实现自我,更要学会关心人类整体等等。未来人身上的所有这一切,都不会自然发生,只能依靠当代教育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3.当代教育培养人必须面向未来。托夫勒在谈到面向未来的教育时指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没有充分适应工业时代的要求时,新的超工业革命突然来临了。昨天主张改良教育的被斥为‘眼前主义’,明天的教育改革者很可能被指责为‘未来主义’。因为要实行真正的超工业化教育,只有再次改变时代的倾向性才有可能。”“为了避免未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超工业教育制度,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在陈迹中物色目标和方法。”简而言之,当代教育从面向过去、面向今天走向面向未来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