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这些重要论述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2021年4月,劳动教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完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标志着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并迈入法治化轨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日的大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劳动者。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与发展,必将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塑造个体生命历程的重要因素。同时,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政策,也将在其政策对象——每个青少年的生命历程中得到实践检验。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既是其不同阶段社会化的自然接续,也是教育逻辑与职业逻辑的有序衔接,因此,回归到个体生命历程角度来审视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价值,有助于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从整体上理解劳动教育规律、建构劳动教育体系。 一、生命历程理论述评与启示 生命历程理论(life course theory)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对移民问题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社会发展和统计方法日益成熟等因素,生命历程理论研究得到迅猛发展。美国学者埃尔德(Elder),系统性地对“生命历程”进行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式归纳,使生命历程理论日趋完整。他认为,生命历程是“个人依次经历的一系列受社会约束的制度和事件”②。20世纪80年代,追踪研究(panelstudy)被引入生命历程研究之中。同期,随着定量分析逐渐被美国学界重视,生命历程研究中开始引入“事件史分析”(event history analysis),即选用一套统计模型对社会生活中多重时间变量进行恰当处理,“引致了生命历程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③。总体而言,生命历程理论主要强调一定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生命历程作为一种跨学科理论,关注个体在整个生命跨度中所扮演的社会期望的全部角色与经历的社会事件的轨迹,聚焦研究重大(剧烈)社会变迁对个体生命轨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把生命历程看成较大社会力量、宏观社会结构和个体能动作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该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是将个体生命历程看作一系列“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分析在特定“社会变迁”中一系列“生命事件”本身及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排列组合,研究其对个体的生命历程的不同影响。这一理论已成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生活在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和分析范式,生命历程理论学者也倾向于从多重维度考察“生命事件”对个体的影响。④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终生性”原则,即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尤其是个体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直接影响其后来的行为和选择,应将个体的生命历程作为整体审视;二是“时空性”原则,个体生命历程不仅是个人的选择和决定,更多地嵌入特定的时空生活中,是个体与历史力量和社会结构的有机互动;三是“关联性”原则,个体总是生活在其社会网络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被整合融入特定群体,注定要受到他人生命历程和社会事件的影响;四是“时机性”原则,个体生命历程受生命事件的影响程度,会因这些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不同而变化,且某一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影响力,这实际上是强调个人发展阶段与社会角色的匹配性;五是“能动性”原则,不能脱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考察生命历程,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个体可以通过个人的选择和行动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⑤。作为一种交叉学科理论,生命历程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范式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中。⑥ 劳动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是直接通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的教育,促成了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有机统一。从宏观上看,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影响个体生命历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场域;就微观而言,劳动教育本身亦是贯穿个体生命历程的“生命事件”。有鉴于此,生命历程理论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生命历程理论看待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和现实价值。 二、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审视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终生性原则,劳动贯穿个体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个体在持续的劳动实践中学会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劳动教育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一项重要的“受社会制度约束的事件”,经过不同学段的教育,个体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接受职业启蒙等,进而形成基本的劳动观。同时,劳动教育是一个按照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特征对“未来劳动者”的塑造过程,育人效果将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接受实践检验。可以说,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在完成“教育”与“劳动”融合衔接的过程中,对个体生命历程塑造具有底层逻辑上的重要意义。 1.生命历程理论的时空性原则:劳动教育功能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