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的教育功能观的代表功能主义从其对现代社会的特性——“绩效社会”——的体认出发,认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作用重大,尤其在社会的流动性、平等化方面更是如此。这一理论命题遭到了对教育功能持激进态度的冲突论学派的挑战。冲突论者认为,功能主义所提及的教育功能只是一种表象,教育的实质在于“复制”社会关系,教育的作用不仅被夸大了,其平等与流动作用更是微乎其微。统而观之,功能主义者是从社会→教育这一角度审视教育的功能的,而冲突论者更偏重于从政治、经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功能,二者的观点因而都有失全面。基于此,将它们统合起来,应该是认识教育功能的理想之途。 【关键词】教育功能 功能主义 冲突论 借用哲学的术语,人类教育的历程可分为自在与自为两个阶段,并且,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推移,教育的自在性逐渐减弱,而其自为性则呈渐强之势。这喻示着人们对教育的体认也由不问教育之“在”的不自觉状态向索求教育何以“在”的自觉方向转化。这种体认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关注教育,“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①]人们对教育的社会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坚定的信念,“人们正在要求教育执行日益广泛而繁重的任务。”[②]这种信念经由功能主义的理论强化,成为“二战”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功能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观点将永立于不败之巅,60年代以来,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冲突论的挑战。以此为开端,笔者将对二者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对问题有一个客观的看法。 一、问题的背景 如前所述,随着教育自为性的增强,教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也渐次增大,教育的功能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自19世纪以降,随着欧洲各国争夺殖民利益的激烈竞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生活从贵族性向世俗化的过渡,教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典型特征是教育的国家化趋势及国民普及义务教育被提上了历史的日程。 教育的这种角色在“二战”后由于战争的刺激以及重建的需求、“冷战”两大阵营的影响,变得更为突出。无论在国民意识的培养上,还是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方面,人们对教育都寄予厚望,它已成为一种改变人们“命运”的事物。这也成为“人力投资”观的动因之一。此外,人们也认定,教育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基于这种认识,相应地也就有了教育的失效或国家落后的原因在于人而非在于政治或经济不平等的观点。所以,发展教育以通过它来改变个人及其价值观和生活规则,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使社会趋于合理,就成为一种时行的理论结构—功能理论。 教育以上功用的达成有赖于学校来完成,因为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现代学校更具有以下五种功能[③]:(1)社会化(Socialization);(2)分类(Sorting);(3)看护(Custody);(4)知识与技能训练(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5)个性的宏扬(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ttributes)。 上述理论使人们一度相信,对教育的投资越多,其社会、经济效益越大。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人们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教育的热情因而也一落千丈。以美国为例,“人们认为……把教育在提高个人收入和造成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亦译作“社会升迁”)上的重要性估计得过高了。”“教育事业的扩展放慢了……1940年以来30年中一直增加的国民总产值用于教育支出的百分比下降了。”[④]这表明,在投资以外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甚至决定教育的发展及结构,那么是什么呢? 1966年,美国学者Coleman等人的研究报告,即著名的“Coleman report”指出,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个人素质及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相关,而与学校的素质则无明显相关。质言之,增加教育投资及机会,教育平等的效果并不能如期达到,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因而受到质疑。 最终,学者们将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社会或个人发展产生预期的效应不能确证; 2.将社会变迁的机制归因于教育失之于简单; 3.功能主义对社会不发展及社会不平等的持续性的解释不够完善。 上述问题在60年代的背离运动下成为真正的问题。这也正是冲突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冲突论的出现,意味着学者们开始探究教育背后的真正意义,研究层面也由宏观转入微观,由表及里。 二、功能主义与冲突论:命题与反动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自50年代形成后,在美国教育社会学界一直居垄断地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T·Parsons、M·J·Levy、V·J·Smeler等。 功能主义者认定,社会是由许多不同质的部分组成的一个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对于社会的稳衡、对于社会整体作用的发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理论非常强调社会一体化,强调社会制度、规范及角色的功能。其中心概念有结构与功能、统合(整合)、稳定、和谐。 冲突论(Conflict theory)则与之相异,认为是冲突而非“一致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因。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和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他们看来,整个社会体系分为支配者和从属者两部分,双方具有利害冲突:支配者欲将本身的价值观加之于从属者,并迫使其接受,而从属者亦有其自身的价值观,由此产生对立,并构成对社会体系稳定性的威胁。其中心概念有冲突、变迁、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