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一种体现“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主体哲学理论,一种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范式,以事实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主体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反思,将为开拓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考。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群体创造,以及对我国教育工作者开拓奋斗精神的崇敬,笔者将我国主体教育发展历程的所思所见记载一二,以求教诸位同仁。 一、主体教育理论反思与现实构建的意义 主体教育是探讨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无论现实和未来、理论和实践,主体教育尊重多元主体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倡导在尊重差异中实现学生多样个性化发展,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要一笔,彰显了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共同体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主体教育与教育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两个重要转折期:一是教育向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起步期;二是学校教育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基于对我国在未来世界教育转型发展中的责任,基于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价值功能的重新认识,基于对教育改革多种观念冲突与融合态势的特征分析,基于对学生生存发展方式及育人模式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经验与问题的把握,重新倡导主体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对实现教育创新发展所作的理性思考。 主体教育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主体教育张扬人的生命自觉和教书育人的高位理念,坚守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回归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创造力的原动力,是教育主体以勇气和智慧解决目前遇到的诸多理论迷茫和实践困惑以及创生新理论新思想的改革力。 主体教育是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实践范式。主体教育与基础教育实践交互生存、双向建构的生成机制,构建了我国教育的结构模型,创建了教育区域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及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践形态,推进了育人模式的根本变革。主体教育不仅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实验研究为学校提供实践导引,进而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主体教育为我国教育科学学科建设提供基石。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视角的转换将开拓新的研究域。讨论主体性问题,连同实践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交往问题、文化问题,延伸到对主体、主客体关系、生活哲学、生命哲学等问题的研究,反映的都是对当代教育科学学科发展基本问题和实质的把握,体现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主体哲学丰富的理论内涵。事实表明,动态生成的、开放的、有强烈反思批判意识的主体教育,在回应当前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不断创生新思想新观点,成为改造原有教育理论和提升学科建设理论自觉的重要依据。 (二)主体教育的中国特色 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在独特时空中建构的主体教育,体现了教育主体多元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和发展模式,展现了我国主体教育的当代形态和发展机制,形成了主体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我国主体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Marx,K.)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是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命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关于实践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关于认识论的改造等论述以及强烈的现实批判性,[2]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主体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深入探索,使主体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质。正如王道俊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解释力、预测力,巨大的包容力和创新力。”[3] 构建了三种存在形态相统一的主体教育概念。主体教育是“一种新教育思想”“一种新教育理论”,表达了人们对人的生存智慧和创造能力的追求。尽管一直存在争议,但不妨碍从不同角度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所谓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或社会集团。主体性是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能动性。[4]区别于西方对主体性的理解,主体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是个体、群体、类三种存在形态的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人对社会自由度的提高以及人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的自我完善。我们倡导的主体性,是社会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自觉地把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权利和责任相互赋予、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从而真正体现人类的主体性。[5]我国学者将主体教育推进到教育主体哲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突破。“教育主体哲学”这一概念是王策三提出的[6],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已用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设,教育主体哲学既有普遍性又有教育的个性,是能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哲学。 展现了教育主体多元多层次的基本结构及其行为特征。教育主体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结构的不同主体性的客观存在,既包括了作为认识和交往活动主体的人,也包括了学校群体主体和区域教育功能主体。这就是区域性功能主体的决策力、学校群体主体的领导力和学生主体的学习力,是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的确立和互动创生。以此为轴心,多元多层次的教育主体拓展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环境,拓展为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学生家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群体、企业人员以及智能网络时代各种媒体在内的多元主体,形成了主体教育多元多层次独特的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