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和质性等实证研究方法是当前国际教育科学应用最多的研究方法。[1]相较于量化方法对大样本数理统计分析的依赖,小样本案例或者个案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成为质性实证方法发挥效能的竞技平台。对于比较教育研究而言,基于不同国别文化背景、空间场域和时段变迁[2],需要突破单纯哲学思辨与归纳比较的固有藩篱,启动比较方法的科学化进程,发挥质性实证方法在教育理论建构因果分析方面的效用[3],为理解教育现象与活动的因果机制提供一个“类型化”的方法。[4]因此,探索比较教育因果机制的质性实证方法成为比较教育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过程追踪法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领域的质性实证方法,通过对个案内部因果机制的持续深挖,探明因果力量发挥作用的黑箱,构建理论化的框架,对案例形成充分、有说服力的解释,对于探索比较教育因果机制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 一方面,过程追踪法适用于揭示比较教育案例复杂的因果机制。比较教育的活动场景、教育对象和话语叙事等较为复杂,剖析复杂教育现象的因果机制需要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解释力才能适配。而过程追踪法的逻辑旨向是研究若干部件(Part)相互作用产生结果的复杂系统的因果机制。[5]这种机制论认为原因对结果的影响是动态、交互的,强调因果力量经由因果机制的一系列连锁部件传递产生结果。[6]过程追踪法以其理论包容性、灵活实用性在比较教育开放体系的复杂学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很好地适应比较教育研究框架中的理论多元化,为解释被调查的不同国别特定教育现象提供多种灵活的理论机制。过程追踪法所强调的刨根问底研究方式,能够适用比较教育个案的深度挖掘,对因果机制如何在真实案例中起作用作出强有力的因果推论。[7] 另一方面,过程追踪法的科学性对比较教育案例因果过程具有较强解释力。过程追踪法通过痕迹搜寻与科学推断过程解释模型,成为深度挖掘比较教育个案因果机制研究的有益模式。过程追踪法允许研究者假设多个独立变量、因果机制以及因变量,以此详细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8]以一种包容性的态度为不同情景下的比较教育事件或问题,构建一种以个案为中心的“最低限度的充分解释”(minimally sufficient explanation)。这种务实的解释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强有力推论,既可以推动由经验事件到理论机制的理论构建过程,也可以通过案例中的因果机制可能留下的痕迹对理论进行经验检验,从而成为比较教育研究拓展质性实证比较方法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过程追踪法作为一种通过深度挖掘个案内部的因果机制,并搜寻因果机制存在的痕迹证据,从而打开因果性黑箱的案例研究方法[9],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引介、剖析过程追踪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先行应用案例,梳理比较教育过程追踪的因果机制,总结过程追踪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启示,以期丰富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工具箱。 一、过程追踪法的逻辑框架 (一)构建假设——过程追踪的因果机制 过程追踪法是一种试图识别一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结果之间的中间因果过程、因果链和因果机制的方法。[10]关于因果机制的认识论是过程追踪展开的基础,主张研究重心从原因和结果本身转移到两者之间假设的因果机制和将由原因诱发的因果力量通过机制链条传递并作用于结果的过程。重心转移的目的在于深入挖掘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从而打开因果性的黑箱。 在过程追踪法的案例研究中对因果机制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极简主义理解,一种是系统性理解。[11]极简主义认识到机制在分析因果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没有对其从理论或是经验上展开叙述,实际上这种理解使得因果关联仍是内隐的,只能作出较弱的因果推断。采用系统性理解能更好地实现打开因果性黑箱的目的。因果机制系统理解的目标是明确地分解发生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过程,构建由一系列部件组成的理论化因果机制。这些部件应使用参与活动的实体来描述,实体是参与活动的行动者、组织或结构因素,而活动是变化的生产者,或者是通过机制传递因果力量的东西。[12]当然,部件的实体与活动具体用什么来表述,取决于在案例中的现实情境和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因果解释。这些部件还需要在一个时间序列上展开并表现出某种形式的连续性,这意味着每个部件耦合下一个部件,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故事链条。[13]通过追踪这个完整链条上的每个部件,对案例展开全面的叙事分析,观察每个部件的实体活动所留下的经验痕迹,可对现实案例中的因果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作出更有力的因果推论。 (二)追踪痕迹——过程追踪的叙事分析 因果机制是无法最终被观察到的,只能通过观察其痕迹来验证它[14],而这些痕迹又隐藏在复杂的事件中,为了挖掘痕迹,实现对因果机制的深度追踪,真实而精细的叙事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种叙事分析不是简单的复制故事,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即通过各个假设的机制展开叙事,将事件的细节具体化,使叙事更具说服力。在叙事的同时,对发生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事件、活动或实体进行密切检查,可以发现因果机制存在的痕迹,并将这些经验痕迹转化为诊断证据,从而为因果机制如何进行运作提供解释和证据。这些证据的发现依赖于对因果机制在案例中留下的“可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叙事分析。如果要进一步使这些证据拥有密集的故事情节,则需要对行为者与各种因素聚集并产生重要结果的关键情景进行精细刻画。[15]如果不能充分地描述某一事件或某一时刻的情况,那么就不可能掌握整个因果过程。[16]也就是说,叙事的真实性和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到对理论因果机制验证与诠释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