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503/j.cnki.1671-6124.2020.04.00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20)04-0056-07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专业术语最早于1956年被提出[1],但显然当时的人们无法预见到人工智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怎样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算法科学、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概念便以更加震撼的姿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真切地预感到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领域的专家们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本身研究的同时,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问题。于是,“人工智能+X”概念被人们提出,如“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农业”“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教育”等,不一而足。人们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功能来弥补、完善、优化目前的工作。而由“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而来的人工智能教育或者是教育人工智能[2],便是其中一种积极的探索。理想而言,人工智能教育就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形成的,在观念、组织、方式、资源等诸多方面发生整体性“跃迁”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未来教育中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教育,未来的学校将会随之消失,当然也就不存在教师职业了;还有人在预测学校将会在什么时候消失。甚至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变一切,“用一种人类绝不可能的方法殖民并改变整个太阳系、银河系和剩下的宇宙”[3]。与此相反,一些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炫,它不大可能支持复杂学习和高阶能力的培养[4],对于需要通过对话、交流、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等素养的教育,人工智能就更无能为力了。人工智能教育本质还是教育,那就要超越技术理性,回归教育本质[1]。也有学者的观点比较辩证,同时关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样态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视角繁杂、观点不一,甚至有的判断是建立在还没有对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观点不免偏颇。因此,合理重估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认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现状、预测人工智能教育的走向,须首先进行方法论上的反思,厘清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要求与当下社会对人的要求的差别,理想的人工智能教育与现实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差别,将来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可能与局限,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此,有助于我们历史、辩证、多视角地理解人工智能教育的历史之源、当下之境、未来之势和顺应之策。 一、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审视 无疑,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技术等要素,任何一个要素都对整个系统起到支撑和约束的作用。这提醒我们:首先,分析教育要素的价值须放在教育系统的价值“参考系”中进行,偏离了教育的指向,要素的价值便无从谈起;其次,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中,因此考察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育要素的价值时,不能脱离教育发展的阶段;再次,系统科学启示我们,教育系统诸要素的作用并非完全一样,不同时期、语境、目的下,要素可能会分化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而关键要素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突变”可能会带来教育系统的剧烈甚至是质的变化;最后,教育关键要素的突变到教育系统的质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被动过程,这需要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升级。鉴于此,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我们须放下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转而尝试在更大视野下进行精准分析。 1.大历史框架下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确认 纵观人类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大概已经经历或将要迎来包括内容承载技术、信息沟通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仿人指导技术等五个阶段。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坐标轴上,目前我们大约位于虚拟现实技术向智能决策技术转换的时期。而教育技术奔腾向前的表象下自然是教育技术深层矛盾的暗流涌动。这些深层矛盾主要体现在“通用—专门”“物质—智能”“孤立—整合”三个方面。 首先,“通用—专门”。以往的教育技术多数是对通用教育技术的移植,专门性不强。但随着教育活动的精细化、特异化、差异化,人们对教育技术的专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借用通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要。比如,时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控制疫病蔓延,大中小学纷纷推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很多教学活动被搬到网上进行,其中有一款会议软件“钉钉”被广泛使用。为了适应教学需要,“钉钉”软件专门进行了适应性升级。再比如,教学白板系统,目前已经深度定制教育功能,使得很多专业的教学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其次,“物质—智能”。从历史来看,教育技术从来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并且硬件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其智能功能却越来越受关注,或者说现在的硬件很多时候是为了智能功能的实现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也可以说,硬件越来越聪明了。一旦随着教育技术进入“智能决策”乃至“仿人指导”阶段,教育技术的硬件就成了智能的载体,而智能才是教育技术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