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只是理智性事业,亦是情感性事业。教学活动不仅要利用情感,亦要激发与培养情感,当然它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感。真正优质的教学,既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高尚的师德与品行,也需要教师具有浓烈的教学情感。正如研究者所言,“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积极的感情投入,合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1]由于以前人们多半将教学理解为知识的授受活动,缺少对教学情感维度,尤其是对教师情感的关注,故本文着重讨论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及其表达问题。 一、教学情感表达的内涵 教学情感就是对于教学的情感,是教学中的情感。它不是“教学”和“情感”的简单结合,而是让情感内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品性。“教学情感表达”则是将教学情感以适当的方式抒发出来,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从逻辑上讲,教学情感包括教师教的情感和学生学的情感,但本文主要在狭义上使用“教学情感”一词,仅指教师教的情感。 (一)教学情感表达的涵义 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着情感的产生、激发、交流与起伏。在教学中,情感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朱小蔓曾言,“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中介成分的一种共同活动,它的本质是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2]p59李森认为,“正是由于情感的存在,教学才成为一种区别于机械信息传递和人机对话的富含灵动性内容的活动。教学充满师生的热情和灵感,弥漫着人情味,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3]p7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教学情感是使知识“渗入”学生心灵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情感,教学就会失去灵性、活力而变得干瘪、无力,教学的育人价值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其实,教学天然地融合着情感,区别在于教师是不是意识到,或者重不重视教学情感。 那什么是“教学情感”?“教学情感”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对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活动等的情绪体验、心理感受和个人态度等。它生成于教学之中,表现于教学之中,同时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是教师对教学中的知识、思想、观念及其所指代的人、事、物等产生的情绪感受;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通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关爱;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本身的体验和感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学情感虽然出自教师,但它必须与教学内容、学生或教学活动等有关,否则它就是纯粹的“教师情感”或“教师个人情感”而非“教学情感”。有学者认为,情感有“‘原发情感’(当下出现的、生糙的经验情感、情绪)和‘继发情感’(经过沉淀的心境体验)之分”[4]。据此,亦可将教学情感分为“原发性教学情感”和“继发性教学情感”。原发性教学情感指教师在教学现场生成的原生态的教学情绪和感受,它往往由教学现场中的人、物、事件及其互动所激发;继发性教学情感指教师在教学中经过深思熟虑、深刻感知积淀而成的感受体验,它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其中的理性成分较多。 教学情感表达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对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活动等的情感以恰当方式真诚地流露和抒发出来,以便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学情感与教学情感表达的关系类似于艾斯纳(Eisner E W)所言的“鉴赏”与“批评”的关系,即“鉴赏是欣赏的艺术,而批评是揭露的艺术”[5]p222。“鉴赏”是发现事物的美,“批评”则是将这种发现揭露出来、表达出来。只有对教学各要素、事件形成了感悟、体会(即产生教学情感),才能进一步将感觉、体悟到的教学情感准确、恰当地揭示出来(即表达教学情感)。简言之,教学情感表达依赖于情感的生成及其深刻性。原发性教学情感表达与继发性教学情感表达不同,前者注重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即时性感受的有意识释放,具有较强的境遇性、情境性,其中激情的成分更多;后者则侧重正当、恰当教学情感的充分、深刻积蓄后的有意流露,具有较强的筹划性、预设性,其中理性的成分较多。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随意地将纯粹个人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并非是本文所说的教学情感表达,因为它对学生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不真实的积极的教学情感的外化亦不属于教学情感表达,因为它充满着伪善和欺骗。 (二)教学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 教学情感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教学情感是否产生,而且还取决它是否得到正确表达。教学情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有依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依据表达方式直接感知的程度,教学情感表达可以分为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教学情感的显性表达指教师在教学中直接抒发教学情感,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直接陈述自己对某事、某物的喜欢与讨厌之情等,或者通过动作(如抚摸学生头部、竖起拇指等)表达对学生的喜爱之情。教学情感的隐性表达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情感以神情、语气语调、行事方式等方式表达出来,比如通过提高语音、加快语速来表达愤怒,通过放缓语速、降低声音来表达哀伤等。 按照表达是否包含有声语言等,可将教学情感表达分为有声表达和无声表达,前者是指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后者是指通过动作、表情来表达。但要注意,隐性表达并不一定是无声表达,显性表达也并不一定是有声表达。有声表达也可能是隐性的,如教师通过言语声调变化流露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同样,无声表达也可能是显性的,如教师竖起拇指表达对学生的赞扬等。 按照表达的公开化程度,教学情感表达可以划分为私下表达和公开表达。“私下表达包括内心体味感情,自我陶醉与‘忍受’痛苦或避开他人的自我发泄;公开表达即向别人流露或倾诉,旨在让他人知晓或分享”。[6]译序p5简言之,私下表达是教师以不为他人知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教学情感,比如通过写日记来表达自己对教学的所感等;公开表达则是指以可以被他人知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教学情感,比如在课堂上或与同事交流时表达自己对教学的感想。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私下表达与公开表达都是需要的,因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7]p18,但一定要避免二者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