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艺术学的国际视野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永健,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王天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邮编:100012。

原文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秉持全球化的学术立场,不仅关注本国内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而且以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文化与艺术。《民族兿術》从办刊之初便设置了特集,聚焦于某一国家的艺术问题,或就某一问题为专栏涵括世界范围内对它的研究,形成专题性讨论。该刊物不仅关注艺术的形态、生存现状与文化语境,也关注仪式过程、文化功能与文化意义,以及艺术与社会文化变迁、艺术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将科技手段在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中的应用,将科学实验所获取的数据作为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比对资料,使研究更为直观和更具说服力。通过论述日本民族艺术学国际化的学术理念、学者构成与研究区域、关注问题,以此来看日本民族艺术学国际化的学术格局与学术视野。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179(2022)03-0130-12

       一、引言

       日本的人类学研究始自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分支,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艺术人类学研究得到了日本艺术学界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日本民族艺术学会创立于1984年,民族艺术学与艺术人类学实则名异而实同,学术研究理念、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等具有一致性,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日本民族艺术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视域——兼论与中国艺术人类学之比较》一文中已做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日本《民族兿術》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伴随着日本民族艺术学会(1984年)的建立而创设的。当时,在民族艺术学会成立之初便设定了两大阶段性的研究课题,其一是“民族艺术学的基础性研究”,其二是“民族艺术世界的结构”。第一阶段的研究目前来看涌现出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着民族艺术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的。第二个阶段性课题现在来看也已经涌现出了数量颇丰的学术成果。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一开始就秉持全球化的学术立场,不仅关注本国内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而且也关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事象。基于这样的学术理念,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试图以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呈现在《民族兿術》特集上。本文拟爬梳这些研究成果,关注日本民族艺术学最新发展动态,论述日本民族艺术学国际化的学术理念、学者构成与研究区域、关注区域艺术问题,以此来看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二、国际化的学术理念

       日本人类学舶自西方,发端于19世纪末期,以1884年日本人类学会的建立为标志,其中以学者鸟居龙藏为代表,将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引入日本,并开始在东亚和太平洋一带的国家做调查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与日本军方具有重要关系,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属性。1932年,日本民族学会建立,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扩张,日本人类学对殖民地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南太平洋诸国家,以及中国、朝鲜的研究成为主流,其主要研究动机是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研究已经将日本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扩展到了海外,出于研究目的不同,前期的日本人类学研究虽然是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但是一定意义上也为后期日本民族艺术学海外研究的出现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成果。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学界开始出现了以纯粹研究目的到海外所做的田野调查,日本的民族艺术学研究便是出于纯粹研究目的而为之。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日本民族学研究中出现了艺术人类学分支研究领域,从1996年至2008年日本文化人类学学会大会会议论文的内容分类统计表可见,在11次年会中艺术人类学分支领域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共涌现出111篇论文。①这一数量已相当可观,仅次于主流的亲属和社会性别研究、宗教和仪式研究、政治人类学等,艺术人类学成为日本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日本的人类学研究学术理念与视野、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民族艺术学可谓影响深远,出于殖民统治需要和纯粹学术研究目的的人类学研究,其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一定意义上为后来民族艺术学国际视野的建立做了先期的铺垫。

       日本自明治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素来只重视“和、汉、洋”的传统,反映在学术研究领域亦是如此,即只重视日本、中国和欧美三大地域的学术研究,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科学、艺术、技术等,往往被视为不入主流的东西,也很少有学者关注。而日本民族艺术学会的成立,至少在某一个领域打破了这一固化的传统观念。如日本著名的民族学家梅棹忠夫所言:“今日的时代,整个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的地球时代,如果再沿袭以往只偏重‘和汉洋’的传统视界,无疑是很偏狭的陈腐观念,应对世界各民族、地域、文化圈的艺术一视同仁地予以重视和探讨,真正把艺术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世界艺术的一切领域,以促进整个人类艺术的相互了解、沟通和融合。”②这一国际化的学术格局与学术理念为日本民族艺术学研究突破传统观念范式,走出国门研究世界范围内艺术事象的国际视野建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成为日本民族艺术学在研究中一直践行的学术理念。

       三、《民族兿術》特集的学者构成与研究区域

       《民族兿術》从办刊之初便设置了特集专栏,一方面针对日本国内某一艺术事象展开专题研究;另一方面,针对海外不同地域的艺术事象展开专题式的调查与研究。从特集专栏的作者构成来看,以日本籍学者为主,也有一些外籍学者的约稿,涉及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可谓相当国际化。

       从特集专栏刊文的所涉的研究区域来看,可以说范围广泛,遍布世界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相当国际化的一种学术视野,笔者对特集刊文所涉区域与国家及地区做了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所涉的国家及地区来看,《民族兿术》特集栏目秉持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理路。从刊文来看,该刊以特定的研究专题进行组稿,突破了学科、国籍的界限。如岩画研究专题,力图通过该专题反映世界范围不同国家及地区岩画研究的状况,邀请了中国学者参与撰稿,呈现中国岩画研究的案例。所以,日本学界并没有过分看重研究者的国籍,而是突出以问题为导向,重视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如对中国、朝鲜的古代艺术和祭祀仪式研究;对不丹、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西班牙等地宗教与祭祀仪式的研究;对太阳神信仰和玻璃的研究则涉及世界上多个国家,整体呈现一个面上的研究状况。

       四、研究对象与关注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