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22)02-0081-06 doi:10.14003/j.cnki.mzysyj.2022.02.11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体系由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二级学科构成。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而对艺术批评缺乏应有的关注。在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中,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固然重要,但是,也应该看到艺术批评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二者之间的中介。艺术批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知识的指导,但抽象的理论代替不了具体的实践。只有在具体的艺术批评实践过程中,艺术理论和艺术史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艺术才能不断地走向繁荣。 但是,在艺术批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给予关注。那就是在当下的艺术评论中有的偏离了艺术评论的初衷,对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行业不良倾向,廓清文娱领域风气。这就要求艺术评论要勇于承担责任,引领大众艺术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力弘扬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主流艺术,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一、艺术评论的现状及问题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艺术也日渐繁荣。其中,大众艺术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一些健康、通俗、轻松的大众艺术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与此同时,一些以媚俗、粗俗的内容来取悦大众的艺术形式也以大众艺术的面貌不断涌现,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对此,艺术批评家们应该担当起责任,发挥好艺术评论引导艺术创作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艺术评论工作。为了推动艺术评论工作的更好发展,中国文联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同时,相关学术期刊、报纸也不断增开艺术评论版面,开设固定评论栏目,加强艺术评论类网站建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评论阵地。这些做法对加强艺术评论队伍建设、促进艺术繁荣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内艺术评论界探讨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责任”。为什么要讨论“责任”问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今天的艺术评论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警惕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国内艺术评论的一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乱骂”“乱捧”“乱说”。鲁迅先生曾有一篇批评一些批评家的文章,名字就叫《骂杀与捧杀》。他指出,在艺术评论中“骂”和“捧”都很正常,“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问题在于“乱骂”和“乱捧”,正可谓是一针见血。在艺术评论中,“骂”就是“批评”,“捧”就是“赞扬”。一部文学作品或一件艺术品,有人“批评”,有人“赞扬”,只要批评家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或“骂”或“捧”都很正常。若“乱骂”,则有哗众取宠之嫌;若“乱捧”,则必是经济利益所驱动。在当前国内艺术评论中,“乱骂”“乱捧”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胜枚举。关于“乱骂”,在此略举一例。有学者曾这样评论作家和作品:从没读过他的作品,但只要看他长的那张脸,就知道这人绝不可能写出好作品。他的气质非常猥琐,由此推论其内心也非常猥琐,有着猥琐内心的人不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这种艺术评论真可谓“乱骂”的典范,让人啼笑皆非。相较于“乱骂”,国内艺术评论的“乱捧”现象更是俯拾皆是,只要翻一翻各类艺术杂志就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美术家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境界都“直追古人”!吴冠中先生就曾痛陈中国美术界的各类问题,指出大多美术家的创作和批评家的评论都是受到利益和市场的驱动,完全是站在自己的饭碗上讲话。除了“乱骂”“乱捧”的艺术评论,当前国内还有一种“乱说”的艺术评论,这种艺术评论要么生搬硬套西方的各种理论,要么人云亦云毫无立场,在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并没有给艺术创作带来什么益处。当然,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国内艺术评论中的种种现象,也要承认大多数批评家是勇于承担责任,他们积极引领大众艺术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弘扬主流艺术,用艺术评论引领艺术创作,为推进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尽心尽力。 二、艺术评论的责任 我们看到了国内艺术评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艺术批评家没有担负起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要么哗众取宠地“乱骂”,要么违心地“乱捧”,要么不知所云地“乱说”,艺术评论没有真正从作品出发,也没有起到引领艺术创作的作用。那么,新形势下艺术评论应该担负起哪些责任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引领大众艺术和弘扬主流艺术。 自大众文化兴起以来,学术界关于大众艺术的看法众说纷纭,论争不断。关于“大众艺术”,学术界的主要看法有三种不同的倾向。第一种倾向是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部分精英主义者为代表的否定大众艺术的看法。他们认为大众艺术在对象中看到的只是欲望和消费,没有与现实拉开距离,没有距离就没有审美的产生。他们否定大众艺术的理由是认为大众艺术产品作为文化工业产品其属性是商品性而不具有艺术性,大众艺术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提供消遣的东西,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在他们看来,大众艺术是统治者的“操纵意识”在市民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集中体现,是主流意识形态控制自由意识的工具,人民大众接触大众艺术的过程就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过程。大众艺术是文化工业通过传播技术和复制的手段生产出来的商品文化,是无深度的平面文化。第二种倾向是对大众艺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大众艺术具有拓展娱乐消遣空间的功能,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生存境遇中,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充实其闲暇生活。国内有的学者就提出,大众艺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与主流艺术、高雅艺术一起构成现时期文化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大众艺术不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应给大众艺术减负。有的学者认为大众艺术的兴起体现了话语霸权的解体和文化平等的意识,是当代社会民主化的历史进步。有的学者认为当代大众艺术的主体是大众,它本能地具有一种依托大众的、趋向民主的品格,指向开放的双向交往的多元化的意识形式。第三种倾向是以中性立场的面目出现的,有这种倾向的学者们认为,既要看到大众艺术的正面功能,也不可忽视大众艺术的负面影响。学者们指出大众艺术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占有市场并获取利润就是它最大和最后的目的。在利益的驱使下,所有的文化资源都有可能被这一文化形态纳入市场,经过新的发掘和包装后,使其变成文化消费品。 我们认为,关于“大众艺术”的第三种倾向的看法相对比较合理,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大众艺术,既要看到大众艺术的正面功能,也要看到其负面影响。从当前国内大众艺术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大众艺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影响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一方面,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积极健康的大众艺术作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要看到这类大众艺术作品的正面功能,积极提倡,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有很多大众艺术作品品味低下,粗制滥造,谄媚迎合部分人的官能欲望追求,粗俗化、低俗化甚至恶俗化现象严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就是针对这些艺术现象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管控和规范大众艺术发展中的不良现象,引导大众艺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