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教学中的“规律断裂”问题与系统比较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贤春(1974-),男,江西九江人,文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贵州 贵阳 550025)。

原文出处:
美育学刊

内容提要:

艺术学理论教学中有两种不断复现的事实:学生选题溢出学科边界和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困难。它们有着某种形式上的关联,即都受制于“规律断裂”。前者是对子系统(门类艺术系统)的经验视野与对母系统(艺术系统)的综合把握之间的规律断裂所致;后者则一般归因于解构型研究与建构型研究之间的规律断裂,即把现成模型进行简单或创造性应用与基于事实的推测而创造理论模型之间的规律断裂。系统比较法由于具有弥合或帮助跨越规律断裂的功效而进入艺术学理论教学的视野。在应用中它能帮助学生树立综合研究观念、培养理论直觉和唤起模型建构兴趣。“系统内外比较法”和“双向比较法”是针对具体规律断裂问题而精炼出的两种具有可展开性、可教授性和易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字号:

      按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科学大师昂利·彭加勒的见解,科学家总是以简单而反复出现的事实为起点开始他们的研究。因为,它们最容易把握,并且隐含规律。这成为我们研究艺术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1]8-9但是,在艺术学理论教学中,人们会发现很多这类简单而复现的事实。怎样挑选事实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并且是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其一,不能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事实之上,还必须发现不那么简单的事实,即触及深层次问题的事实,否则改革就不是富有价值的,或者不能称其为改革。其二,必须使得精选出的简单性事实和复杂性事实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这是因为,理论上,在内容不同但有着形式相似性的事实之间,往往隐含着较为普遍的规律。而改革不是“点”或“线”的小处修改,而是“面”或“体”的大范围变革。

      一、艺术学理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和比对,在艺术学理论教学中,有两类精选事实符合上述条件。简单性的事实是,在科学研究选题上学生反复犯“选题溢出学科边界”的错误。复杂性事实是,学生能够习得具体的艺术理论,但是难以进行理论创新。这两种事实是能够集中体现和检验艺术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客观事实。它们的存在反映了艺术学理论在学科层面上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选题溢出学科边界问题突出

      在2010年于南京召开的全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议上,多位学者对当时的二级学科艺术学提出质疑,指出艺术学研究生的选题很多都超出了自身学科的边界。到2013年,二级学科艺术学转变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该问题仍然突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冬教授在《2013年度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热点与难点调查报告》一文中对该问题做出重点强调:“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问题也十分突出,仅从分类学角度来对近年来各个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进行评估的话,学位论文选题与学科立足研究方向的匹配就存在很大的不实。”[2]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对中国知网上近三年(2015-2017年)的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溢出边界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如2015年全部13篇论文中,就有5篇溢出边界,占比高达38%;2016年17篇中有8篇溢出,占比47%;2017年27篇中12篇溢出,占比44%。这些还仅是针对论文标题本身做出的判断,未对其论文主体内容进行深究和严格筛选。博士学位论文尚且如此,遑论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学位论文。

      (二)理论建构意识薄弱、问题突出

      在艺术学理论教学中(包括给非艺术学理论学生开设的“艺术原理”的研究生课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表现最好的学生也只能做到掌握给定的或现存的艺术理论,把握该种理论的概念群,并且使用它们进行思考,此外没有更多探索。在强调理论创新作为教学目标或人才培养目标的当代,这个问题显得异常突出。

      以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论文为例:在2015年没有溢出边界的8篇论文中,仅有2篇是针对艺术学理论核心问题发问的,即《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研究》[3]关涉艺术风格及其演变问题,《徐复观艺术思想研究》[4]力图从徐复观的艺术研究中获得一种“艺术学理论”层面的理解和研究方法,但它们理论的建构性仍嫌不足。2016年17篇中有3篇触及艺术基础理论问题:《贡布里希艺术史思想观念探讨》[5]《西班牙艺术史家拉富恩特研究》[6]和《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范畴研究》[7],但它们也未能拥有超越具体研究对象的自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相较于2015年的1篇和2016年的2篇,2017年艺术产业和管理类论文激增,达8篇之多,它们的着眼点显然不在艺术学理论核心问题,况且也没能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剩下7篇“合格”论文中有3篇论文涉及“范式”“思想”和“思维”,似乎有些可取之处;但其中关于艺术传播的范式研究,基本上是用现成的“伯明翰”传播学理论来解读电影传播现象[8];“赫伊津哈史学思想研究”虽包括其艺术史思想的研究,但本身重心不在此[9];“歌剧思维”的研究尽管想走“综合”研究的路径,但因一开始就落脚于戏剧,因此很难拓展至艺术学理论所要求的综合层面——作者在绪论中的开场白就表达了其论文的旨归:“本论文旨在探讨金湘的歌剧艺术和思想”。[10]唯独《视觉艺术研究的心智先天性角度》[11]一文能够触及艺术思维本质部分,而且努力去建构,有可取之处。

      理论创新问题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当仁不让需要解决的问题。艺术学理论如果不是以培养理论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科,那么就要对其发问:相对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它的区别性教育价值具体体现在哪里?当然这不是要否定其他艺术类专业也可以培养理论创新人才,而是说,艺术学理论本身的学科定位理应如此。

      二、“规律断裂”的问题实质与“系统比较法”的介入

      “选题溢出学科边界”与“理论创新意识和能力匮乏”看似不同,但有着内在一致性:都是为“规律断裂”所困,都需要用有效的方法来跨越规律的断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