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元宇宙: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挑战

作者简介:
翟雪松,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环境、教育信息系统、教育技术与装备,xszhai@zju.edu.cn(浙江 杭州 310058);楚肖燕,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xiaoyan_chu@zju.edu.cn(浙江 杭州 310058);王敏娟,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学习设计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在线教学法、沉浸式学习、扩展现实(XR)、智慧校园和人工智能技术规范研究,mwang@sdsu.edu(美国加州圣地亚哥92182);张紫徽,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智云实验室副主任,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zhangzihui@zju.edu.cn(浙江 杭州 310058);董艳(通讯作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5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面向未来的学与教、STEM教育与PBL项目化学习等,yan.dong@bnu.edu.cn(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开放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后疫情时代,教育形态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不断向着大规模、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元宇宙被称为是第三次互联网革命,是通过去中心化架构对真实场景进行镜像的虚拟社会和社交网络。教育是元宇宙的主要行业场景和创新通道,开展教育元宇宙研究是寻求高质量教育发展道路、重塑教育主体间关系、解决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元宇宙形态将走向何种未来以及面临何种挑战,产生何种社会影响,亟需“热炒作”下的“冷思考”。本研究从技术—社会互构视角出发,分析了教育元宇宙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和应用案例,旨在厘清教育元宇宙的生态架构。研究最后回到教育元宇宙带来的数据运维、数字版权、资本胁迫等方面的挑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为总结新型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规律作出探索。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22)01-0034-09

      [DOI编码]10.13966/j.cnki.kfjyyj.2022.01.004

      [修回日期]2022-01-05

      [引用信息]翟雪松,楚肖燕,王敏娟,张紫徽,董艳(2022).教育元宇宙: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8(1):34-42.

      元宇宙的概念和景象早已在20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被绘制,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时空限制的期待,让人体找到通向另一个感官体验的门户,构成一个“合意幻觉”的共享虚拟世界(McCaffery & Gibson,1988)。随着中国元宇宙峰会的召开,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一概念再度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一时间诸多技术术语,如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孪生等,与元宇宙夹杂共现,更增添了对这一概念与传统互联时代技术概念差异的迷思。元宇宙到底是未来还是泡沫?是风口还是炒作?各行各业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元宇宙并非偶然突现,它是人类想象力无限扩展的体现,但与科幻小说相比,元宇宙的社会关系又极大逼近现实。在元宇宙中出现的是真实世界的镜像,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实时更新,这让元宇宙成为一个基于真实世界且能被感知的表演场所(Nevelsteen,2018)。元宇宙理论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认为元宇宙是有生命力的互联网,是通过软硬件两套基础设施互联在一起形成的高度体验感的社会网络(Kinsner,2021)。

      从行业角度看,教育是元宇宙的主要应用场景(Yoo & Chun,2021)。这不仅反映出教育被定位在贯穿个人终身发展的公益事业上,更体现了未来教育中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元宇宙在这一时刻呼之欲出,被认为是平衡技术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有效模式。202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我的世界(Minecraft)》上举行了毕业典礼。韩国教育部也开展了元宇宙创意科学教室计划,并在首尔市21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试点,着力将这一平台打造成未来学习的集成中心(Ning et al.,2021)。有些地区甚至基于元宇宙展开全城市覆盖的尝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延展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探索行业应用等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内容。2020年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更多教育者开始理解跨平台、虚实融合教育形态的价值。教育元宇宙也随之具备了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可能性,重塑虚实融合下教育个体、群体与技术的逻辑关系。

      本研究从技术—社会互构视角出发,对教育元宇宙的概念进行解构,厘清其基础性架构、主体性交互和突破性特点,解读教育元宇宙的创新之处与挑战所在,探索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形态下的教育规律,为认识教育元宇宙、探讨技术人文性、发展教育现代化提供批判性思考,为技术与社会的双向促进提供参考。

      二、概念解构

      (一)以技术—社会互构为理论基础

      疫情让全球的教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线教育尤其饱受争议(王默等,2020)。在现有技术难以突破教育发展瓶颈的背景下,教育元宇宙的出现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

      技术—社会互构论认为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依赖且相互建构。技术的“结构刚性”会对组织和社会的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而社会的“技术刚性”则要求对技术本身及其应用作出调适(Boczkowski,2004)。由此可见,技术—社会互构理论并非通过技术被动地、补救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在技术发展与社会问题中寻觅最佳的平衡点,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选择这一视角,是由于当今教育也面临着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技术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精准教学,有助于构建高质量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加大也带来了教育公平问题。比如,数字化形态课程挤占课余时间,学生缺少丰富的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的实践机会,应试教育已经被“智能”系统所包装。在这一片混沌中,教育元宇宙呼之欲出。从技术构建社会形态的视角看,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日本的社会5.0,其共同点都是期待通过高度融合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实现跨域协同,解决技术进步与社会议题之间双向均衡发展问题。

      从元宇宙的框架体系看,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市场价值链从产业分工角度构建的。例如,乔恩·拉多夫(Radoff,2021)提出七层元宇宙架构,从下到上依次是基础设施、人机界面、去中心化、空间计算、经济创造、发现、体验。从发展阶段看,纽约时报高级编辑乔纳森·格里克(Jonathan Glick)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包含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参与者在完全虚拟的空间中生存的愿望,该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实世界更“美好”;高级阶段才是最终实现事实与虚构之间联系的技术生态体(Hackl,2021)。段海涵等从宏观架构角度总结了教育元宇宙的三层构架:基础设施、交互和生态系统(Duan et al.,2021)。元宇宙的技术与社会二元性决定了教育元宇宙不是一种教育的应用场景,更不是一种教育技术手段,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平面信息交互为主的传统互联网教育相比,元宇宙基于资产和身份的可信数字化,把点、线的交互层面扩展到立体、多维、实时的交互空间,极大地丰富和还原了真实的教学场景及师生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