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学术传统:内涵与追求

作 者:
吴原 

作者简介:
吴原(1980- ),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甘肃 天水 741001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内容提要:

教育是与生活同构的探究活动,这一性质使教育在寻找突破、关注人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传统。教育的学术传统不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或习俗,也不是既定的规范与知识,而是由教育寻找人的发展与成长的内在诉求所驱使而形成的实践意图,它决定了教育要以行动的方式创造而不是以规范的方式制造生活。从本质上看,教育的学术传统指向于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面对着完整的生活而不是碎片的生活。挖掘与重申教育的学术传统,是实现教育行动的开创性、决定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保证教育形式的复杂性的前提,是挖掘教育原点精神、促进教育理论进步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4)03-0018-06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产生过两种传统。一种是教育的历史传统,这种传统经由人们长期积累的教育经验与实践行动形成,并以“经过严格的理性检验和细致的阐述”的形态存在。教育的历史传统能够为人们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既有的、经验证明具有合理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是有效保障教育实现人们现实愿望的外部条件。除此以外,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无法阐明”,但“还是照样被延传和继承”[1]的传统,这种传统并不为人们提供现实活动的指导策略,其更多地表现为为人的发展开辟无尽空间,以满足其生长发展全部需要的创造性行动,我们可称之为教育的学术传统。教育的历史传统因其内蕴朴素、经典,之于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学界对此传统的挖掘一直不遗余力,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大量成果,有效地发展并丰富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然而,仅仅停留在外围,以解读传统教育的方式无法完全回应创新教育理论的时代呼唤,若要进一步阐明教育的原点精神,并借此创新教育理论、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就需要重申表征教育自身内在冲动与诉求的学术传统。解读教育的学术传统将为教育研究与改革的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

       一、教育学术传统的基础

       教育是具有冒险性质的探究活动,诚如怀特海所言,“教育是训练对于生活的探险;研究则是智力的探险”,[2]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前期准备充分、计划详细周密的教育研究活动都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境,其产生的结果便是,每一次的教育行动都成为一次尝试与选择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实践都将生成一种新的可能,这种冒险特性使教育的意义只能存在于具体的情景中,这决定了教育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实践活动。因此,试图做到一劳永逸式的教育研究和为教育设定绝对目的的做法均会封杀可能的结果,将教育带入死胡同中去。只有立足于生活探究的本性,教育才能够实现全人生的指导。如果承认教育的冒险特性,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承认,在一定程度上人为的因素并不能改变教育的结果,这并不是说人的主观努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而是因为教育与生活探究同构、天然地拒斥一切阻碍探究发生的因素。所以,教育总会在其探究本性的驱使下进行一些出乎意料的选择,进而生成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现象尤其在教育遭受外在力量压制的时代(如中世纪)更为明显。这表明,生活探究作为教育的内在诉求,并不会随着任何价值倾向的介入而发生改变,教育具有独立于社会文化的特点。在探究本能的驱使下,教育一直保持着对整个人生的关照,并总会产生一些不符合流行的价值观念但却能够保证人的生长发展的教育行动,具有“既顺世而生又异世而立”[3]与以人为本的学术特性。

       “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4]“学术”强调“道”和“身”两个方面的内容。“道”为求知,“身”为修身,学术研究既是从事知识与思想的创造性探索的活动,还要担当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建构与阐释的使命,更解释着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它是一种人类寻求自我独立,寻求自我突破的方式和手段。从此目的出发,重视生命成长、追求人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应被视为一种学术研究活动。正如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所说,“不错,学术意味着从事基础研究,但一个学者的工作还意味着走出单纯的问题研究,寻求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并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5]教育不仅仅要寻找关于人生学问及其治学之道,在更高的层面上,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实现教育理想,践行教育信仰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学术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研究秉持生活探究的本色,以创新、探索为目的,直面问题解决与实践推进,并不遵循固定的套路与程式,更不会脱离促进人的生长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把教育同全部人生和社会问题放在一起加以考虑,并随着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地寻求策略与方法的学术研究,实践智慧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这种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把握超出了知识层面而深入到社会、心理等更深层次,提升了人们对人生、命运等问题的认识,彰显了人的主体意识。这一条轨迹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生命力所在,有别于其他学科。从价值目标上看,其他学科都有鲜明的向外拓展和理性化的特征,而教育实践活动则是围绕着人自身的成长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展开的,路径的差异决定了其方式与手段的不同。现实中涌现的诸多优秀的教育案例,并不是由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者预设于书斋之中,而是具有强烈的“草根”性,其所体现的就是教育的本质内涵,而教育的学术传统也蕴藏于其中。

       二、教育学术传统的创生

       在生活强大的吸纳力下,教育不可能脱离实践独自沉思,更不可能站在生活之外袖手旁观,教育必须要化为具体的探究行动来参与生活、建设生活。所以,与生活同构的特质并没有单独留给教育以“思”或“看”的空间,所有有关教育的思考和观察都必须在践行的过程之中进行,尽管在行动之外仍然存在思辨性质的教育研究,但从本质上说,教育的行动先于思考,教育首先是一个充斥着大量非理性元素的冒险过程。与此同时,这种冒险的历程仍旧从属于生活探究,因而无论如何教育不能以破坏生活延续为代价,所以在冒险的过程中教育仍然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但实践的紧迫性不可能任由教育进行事先的规划,教育研究就只能在现实的可能性中寻找行动的路径,为此,教育不仅需要面对变化发展的个别事物并洞察良机,机智灵活地寻找符合此情此景的问题解决策略,更需要促使生成多种可能的生活而不是一种生活,以防范出现无可选择的结果,从而陷入绝境。因而,教育并不像生产或者制作那样有既定的规约可供遵守,它只能以实践智慧的方式进行持续的探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