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教育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依据2008年度有关报刊刊载的文章,对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一、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发展模式及其理论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转变观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展,教育普及水平大幅度提升,国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教育投资取得了较高回报,在教育思想、战略规划、教育结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形成了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1]学者们认为,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我们对教育本质和功能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从“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到“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战略,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是30年来教育领域最大的成绩。[2]没有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理论的突破,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论或思想观念主要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要从体制入手”,“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二)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从政策法规到具体实践,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而卓越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和追求。[4]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突出任务是要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或者说是“有质量的公平”问题。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需要政府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 为了对我国教育公平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判断,需要构建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有学者认为,在分析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时必须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教育公平具有阶段性、相对性特征,从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应当从受教育权和入学机会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质量公平、群体间教育公平等四个方面设计正规三级教育的教育公平具体评价指标。[6]也有学者提出,教育平等是教育公正的重要方面,但对于什么是教育平等,需要科学合理地把握,否则会流于平均主义,反而有悖于公正。教育平等有完全平等和比例平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之分。要做到教育公正,就是要根据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等的性质不同,实现完全平等和比例平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统一。[7] (三)制度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改革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制约着教育效能的进一步发挥。面对这些新问题,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8]教育制度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价值取向。 有学者认为,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9]也有学者提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教育改革决策者的选择,而改革目标取向及其路径设计上如何坚守教育的公益性质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10]也有学者指出,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凸显的教育公平问题具有政策与制度性根源,强调应坚持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价值取向。[11] 中国教育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既同教育改革本身任务繁重有关,也同教育改革处于其中的复杂而又特殊的“场域”有关。有学者提出,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的主要构成包括考试竞争、区域差异、关系网络、社会基础等。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场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说,中国教育改革虽然已经走过30年历程,但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的深层次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12] 二、教育理论的创新 创新是理论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理论创新的任务愈益紧迫。学者们就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教育科研的范式转变、教育科研的方法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一)坚持解放思想,把握时代主题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亟须应对和解决,教育科研肩负着重要使命,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 实践是教育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和最强大的动力。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准确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解答,注重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注重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注重对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论把握。[13]有学者指出,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应该使教育研究凸显出专业化研究的品性,反映出研究者自身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个人的精神生命投入于研究中,这是有意义教育研究的本质所在。[14]也有学者指出,教育学是以个体成人为根本指向的学科,人文品性理当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品性。教育研究需要扎根于人类长期以来的教育人文实践,面向真实的教育生活,充分而完整地体现“立人”的精神旨趣。[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