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区域差异:省域及城市层面的考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月萍,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李龙,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文章使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对总体状况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从省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对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区域差异展开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两端的省份和城市同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低水平失衡状态,制度壁垒是导致经济发达的省市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困难的主导性因素,供给不足则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关键性障碍。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13)03-0097-14

       一、引言

       近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日益显现,流动儿童已成为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①流动儿童一般不是迁移行为的决策者,却因随同父母流动而经历不稳定的生活,地位相对弱势,保障相对缺失,其中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受制于现行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配置等诸多条件,流动儿童往往无法获得与所在城市户籍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缺乏足够的保障(杨菊华、段成荣,2008),而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往往更为显著。

       对流动儿童教育的研究不乏社会调查和个案探究,也囊括理论思辨和比较分析,但都集中于反映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设计(段成荣、梁宏,2005;易承志,2007;湛卫清,2008;吴瑞君,2009)。3岁至6岁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从而使得对于全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状况的认识始终模糊不清。这突出表现在:(1)研究的视阈比较狭窄,既有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典型地区个案状况为依据(李敏、卢伟,2008;张燕、李相禹,2010;庄甜甜、王奕君,2010;马国才、王留柯,2011),虽然做出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有益尝试,但是却无法从整体上提供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状况的基本信息;(2)研究的方法不够规范,研究者多数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上,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徐微,2010;黄海涛,2012;张艳萍,2012),仅有的调查研究基本上也都是比较随意的抽样设计,很难准确提供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状况的基本信息。

       我国至今尚未真正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之中,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发展,在城市,许多幼儿园逐渐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大量原企事业单位办的幼儿园关闭,幼儿园总量急剧下降,学前教育领域中“民进国退”的趋势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入园难、入园贵”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则为“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十大举措。这一系列政策文件表明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已经进入政策议程。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特别是关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尚未形成明确政策,基本属于空白。

      

       图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幼儿园数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编.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在中国,目前学前入园教育尚不是普惠性的儿童福利,其不但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而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政府对学前入园教育财政投入的水平,也会影响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的能力,从而导致各区域间学前入园教育普及率的差异。而我国人口流动本身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均衡特征,总体上看,人口主要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从偏远地区向经济中心地区聚集;但随着产业转移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流动地区格局又出现新的趋势。人口流动的区域特征无疑将加剧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区域差异的复杂性。

       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是当前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而消除区域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显著差异,也就成为有效实现人口均衡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是考验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区域差异这一视角切入来考察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规模和结构状况,力图揭示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整体规模结构状况,评价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区域结构失衡程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基本状况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325个城市,具体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自治区)省会(首府)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289个地级市以及县级市。在这些城市内部,采用重点调查和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市、县)户口且年龄在16岁至59岁的流动人口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结果记录了128000名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由于调查问卷涉及每个被访者子女的相关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学前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状况的基本信息。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农村户籍的学前流动儿童。

       (二)我国学前流动儿童基本状况

       学前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学龄前子女的主体(如表1所示),其比例为71.4%,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比例仅占28.6%。分性别来看,学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男女比例大致相仿,都呈现出男孩所占比例较高的局面,而学龄前留守儿童情况尤甚。分出生地来看,学前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本市/区/县)出生的比例(32.9%)远高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在流入地出生的比例仅为7.9%,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流动人口学龄前子女出生在流出地(老家),即便学前流动儿童的这一比例也高达63.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