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是复杂微妙、丰富多样的学科,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在各个不同时代有着形态各异的继承和发展,在文学艺术的宝库中,音乐、文学、美术、戏剧、舞蹈、曲艺,荟集奇珍瑰宝,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深厚的关涉现实的传统和鲜明的特质。与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相联系的新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广播、摄影、数字艺术,相对于古老而悠远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元,注重观念变革与影响,传播力广泛,牵涉面很广而又千变万化,特别是目前传媒技术艺术迅速发展,对这些艺术有了更大的推动。胡智锋教授等著的《传媒艺术导论》对它们进行深入系统而又恰如其分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并推动艺术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并进一步发挥艺术的职能,普及基础知识,也使艺术学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上大大提高一步。 艺术的现实性:当代艺术学的重建 艺术研究的对象就是艺术的现实性。那么,什么是现实性呢?一般来说,艺术的现实性内涵丰富,指涉现在的“变”与“常”,更蕴含并预示着未来趋向。从空间上说,现实性的艺术世界存在,同样并不那么简单、绝对。布尔迪厄曾在《艺术的法则》一书中对“场域”(field)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不同的场域进行了区分。他提出,“场域”是相对独立的,并且具有自身的法则,具有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特性,因此“艺术场”(artistic field)与其他场域是互相区分的。艺术一般被视为大于作为符号的国家,艺术理论具有显而易见的历史与文化性质,艺术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艺术的任务和功能以及艺术阐释现实的法则有了持续的转变。 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作品所折射透示的现实环境、社会世态、媒体境况等,只不过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而已。所以,对于艺术探索而言,关键是要在头绪纷繁、部类夥颐的艺术现象世界存在中寻求总体的本质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改变了艺术的性质,大众传播及其影响使得传媒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对于新兴的传媒艺术来说,艺术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在科技深度介入和作为“传播”的“媒介”的大众普遍参与的情况下,艺术这个概念如今变得如此令人困惑,它的涵盖范围很不清晰:艺术与非艺术之间,人们把艺术的边界设置在何处呢?艺术和真实被认为是同一的,这种看法是艺术学建构中我们遇到的一切难点的根源,作品的审美性质和它的真理性,甚至对那些在审美意念上非常敏感的人来说也同样是问题。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在能被称之为艺术和真实的关系的历史中已经出现了某种新内容,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当我们今日来检视并讨论当代艺术的外部形态与内在特征或艺术的本质问题也即重建当代艺术学时,就需要求得一些更深切的启示。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当下时代,网络、数字的便利性与智能性及其影响越来越大,各种话语场和发声渠道越来越多,艺术发展与研究,因为数字时代下数码存储、虚拟艺术、海量数据与屏幕多元的发展,更突显了不能边缘化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再认识以及艺术学重构的迫切性。艺术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甚至就是世界本身。 文化空间、关系与受众 对于任何一种新兴艺术说来,空间和市场都起到了推动并加速其发展的关系作用,关系就是自身联系与他物联系的统一。艺术的发展,唯因其在一个他物之内与他物相联系,它才是自身联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国际视野,之所以有魅力,并不只是因为作品表现出现实与历史的真实,而是因为电影家凭借本土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在作品中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光辉。陈凯歌导演于1984年执导电影处女作《黄土地》并获得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张艺谋导演在1987年导演的《红高粱》于1988年获得当时中国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等等。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受到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影坛的关注,并不单凭视觉本身的精良,而是依靠影像中本土、年代印记与关系诗性,与叙事文本、历史文本紧密相关并受到作为他者的解读与接受。跨国/跨地的空间生产内含一个本体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样形成的一种不断振摆的开放的文化空间与本质的关系,为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无可置疑的确定性基础。“直接的关系就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就是全体,并且是由(形式的)诸部分、由它自己的对立面所构成。这些部分彼此是不同的,而且是各自独立的。但只有就它们相互间有同一联系,或就它们结合起来而构成全体来说,它们才是部分。”①关系是现象也是本质,全体的概念必定包含部分,艺术的本质也主要基于关系证明其自身与他物的同一方面。艺术的总体概念与艺术门类之间的真实性质,艺术与社会和文化相互间的同一联系,艺术各别活动中不断确立和建构的公与私、政治与诗学、存在与观念上的差异与关联,正是由这种深邃的关系的统一体决定的。影视等传媒艺术的演进与传播,重视艺术创造与艺术现实的现实主义联系,但只有在艺术与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关系意义上成为展现艺术存在的凭借时,才能转化为在其总体结构中获得艺术作为文化空间以至市场存在的意义。 传媒文本与传媒艺术学 艺术即媒介,本身就传递着这个时代有意义的讯息。加拿大知名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认为讯息不仅仅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媒介本身也极具价值。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中提出了“5W”传播模式,认为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是传播的五大要素。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馆长丽莎·菲利浦斯则认为:“大量复制的影像以及这些影像在媒体中的反复传播改变了当下生活的性质。在饱受广告、光面杂志、电影大片和电视入侵的世纪里,我们从媒体获得的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已经和我们直接从世界和自然现象那儿观察得来的一样多。”②媒体在改变人类认知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的形态和性质,作为艺术家和艺术研究者们必须直面摄影、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发展这样的事实和问题,认真探讨如何定位传媒文化作用下的艺术文本即传媒文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