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Nye,J.S.)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之后,“软实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商界和媒体广泛关注的话题。“文化软实力”2007年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战略。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教育和文化属于两个相互联系的领域。 通过教育软实力,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乃至整体软实力提升,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认识、评价和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对教育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国际视野下中国教育软实力的现状、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一、教育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 (一)教育软实力的概念界定 软实力是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的。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让别人去做你想做的事而获得期望结果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来达到期望目标的能力。这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想和内外政策的吸引力。[1]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软实力即吸引力。一国可以通过威胁和利诱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这是一种命令性的强制力;一国还可以通过其文化和价值观等资源的吸引力,塑造其他国家的要求,即吸纳式的同化权力。约瑟夫·奈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自然愿意仿效;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缔造符合其利益和价值的国际规则,那么它在其他国家的眼中就更具合法性。[2]从上述“软实力”的定义和解析来看,软实力具有政治、国际和道德的特征。一是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定位在国际政治中进行讨论,即在政治层面上运用;二是软实力的实体是国家,其载体是一国的文化、价值、政治制度、国内外政策等,即运用于国家层面;三是文化、价值和社会制度包含道德的合理性,才能有感召力,获得民众的支持,同时道德也是国家调整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3] 关于教育与软实力的关系,学界对此已有一些有益的探讨。约瑟夫·奈将软实力的来源分为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个维度。[4]他将文化作为软实力的第一个维度加以阐述,表明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其对文化的阐释是一系列价值和实践的总和,为社会创造了意义。[5]文化又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雅文化,即文学、艺术、教育等迎合社会精英口味的高雅文化;另一类是俗文化,即注重大众娱乐的流行文化。[6]通过约瑟夫·奈对文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将教育视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对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冷战即将开始,各国都在试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因此,教育更成为一种手段,是筑起国家文化安全防线的堡垒、推进国家文化的战略。[7]有学者强调,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说,教育起着基础和关键作用。[8]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强国是世界强国命题中应有之义,它是对一国教育综合实力的考量,教育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了教育的综合实力,教育的硬实力取决于教育的含量,教育的软实力取决于教育的品质。[9]还有学者将文化和教育看作并列的概念,指出教育与文化一样,是构建现代化和国际化国际体系的重要工具,同时体现了一国为其邻国和竞争对手发展提供帮助的能力。[10]一些学者则对高等教育软实力进行了直接界定,认为高等教育软实力是以文化、价值、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组织整合教学要素与资源形成的竞争性影响。[11] 从学者们对教育与软实力的阐述中可以得出,一个民族国家的教育之所以称之为一种软实力,是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核心价值观念、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被世界接受并影响他人。因此,在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教育软实力进行界定。教育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所形成的对他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他国认可和模仿该国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等,愿意到该国工作和学习。[12] (二)教育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约瑟夫·奈虽然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也对软实力的来源做了界说,但是缺少对软实力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分析。有研究认为,从当前的世界环境来看,国家软实力的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政治力,即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战略、政府素质、国民凝聚力等;外交力,即国家利益的实现能力、国家战略的贯彻力、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和运用能力;文化力,即文化竞争力、投射力和信息力;社会力,即社会和谐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发展水平等。[13]有研究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个维度的教育软实力模型,其中,人力资本软实力包括大学声誉、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能力、主要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包括大众文化的流行程度、文化遗产及旅游吸引力。[14]有研究认为,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依赖于思想理论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教育的普及与创新、科技实力、完善的法制和昌明的政治、国民良好的道德素养等相关要素。[15]同时,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对教育软实力进行了量化分析,如英国政府研究所(Institute for Government)从中小学质量、大学排名、外国留学生人数、学术发表等维度对各国教育软实力进行评价。 基于上述学者和机构对软实力要素和教育软实力要素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广义角度还是从狭义角度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教育与文化已相互形塑并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进而渗透到教育价值观的确立、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制度的建立等。[16]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软实力不可泛化为文化软实力或者软实力,这样既不利于区分三者关系,也不利于对教育软实力研究的深化。因此,本文根据文化构成的三个层次——思想层次、实物层次以及制度层次,[17]结合本文对教育软实力的界定,建构出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五要素分析框架。这个框架为我们解答教育软实力“建设什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建设”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