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21)04-0005-14 一、陕北公学时期: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与教育学院的源头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大批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带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成群结队地奔赴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加入抗日救国行列,学习抗战革命本领。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为了快速培养大批抗战人才,7月底,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创立陕北公学,委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张云逸6人发起筹建,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直接领导陕北公学工作。[1]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学校,陕北公学直属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领导,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时任中央党校教育主任的成仿吾被任命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团书记。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陕北公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陕北公学在延安办学的600多天内,他曾先后10次来学校演讲①、授课或与师生交流,内容紧密结合时事,包括“抗日游击战的重要性”“国共合作问题”“论持久战有关问题”等,帮助学员及时把握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脉搏。[2]同时,他曾于1937年10月23日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这段话成为陕北公学乃至后来华北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办学的核心方针与精神指引。毛泽东同志关于陕北公学的演讲、题词、指示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始终指导着我们党创办新型教育的实践,指导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与教育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陕北公学的办学过程也深深融合了“延安五老”,即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等人的要为政治服务、以革命理论指导办学、办学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徐特立重视师范教育的思想。此外,作为陕北公学的校长,成仿吾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为革命办教育的思想也深深地凝结在陕北公学的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尝试。 陕北公学开办之初,原计划设立社会学系、师范系、医学系、国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5个系,招收学员1000名,学制6个月至两年。可以看出,陕北公学在办学设计时,就已经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单独规划了要建设师范系。然而,在11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上海第二道防线已经失守、晋东的敌人已经突破了娘子关,要与晋北之敌配合,向太原前进”的严峻抗战形势,并为陕北公学指明了新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即如给陕公题词中所指出那样的干部。只有靠成千成万这样的好干部,有上述革命的方针和办法,才能执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3]。因此,成仿吾校长等人重新研究了最初的办学计划,最终决定把陕北公学改为培养干部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以政治教育为主,普通班(即学员队)一般学习4个月,高级研究班(即高级队)学习一年,后者主要是发展抗日教育事业,在边区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师资,甚至有部分高级研究班的学员毕业后到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这时的高级研究班的主要任务来看,其实际上是属于教育学院的一种初始形态,是后来华北联合大学教育系、师范部与教育学院的前身。陕北公学在毛泽东、吴玉章、徐特立、成仿吾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抗日救亡的主线,培养具有较高革命情操和基础知识的革命干部的办学理论与人才培养的经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学科的源头。从实践逻辑来看,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的源头。 陕北公学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典型代表,是高等教育“延安模式”的集中体现。[4]陕北公学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开辟了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初步开展了我们党新型的师范教育工作,虽然受制于当时的抗战情况没有建立起成建制的师范系或者教育学院,但延安的红色基因已经形成,并在此后融入了华北联合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发展的血脉中。 二、华北联合大学时期:教育学院的建立及教育学科建设的正规化与体系化 (一)教育学院的建立 1939年初,日寇增兵华北,妄图渡过黄河进攻党中央所在地陕北。当时,在陕甘宁边区,我们党设立了包括陕北公学在内的17所学校,有师生数万人。面对日寇逼近、顽固派封锁加紧,党中央决定边区几所重要大学的大部分师生向华北挺进。其中,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分别改组更名为社会科学部、文艺部、青年部、工人部,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由原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团书记,开赴晋察冀边区办学,为坚持华北抗战开展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