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身份政治思潮的新动向与危害性

作 者:
何涛 

作者简介:
何涛,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近年来,西方身份政治思潮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从强调身份的单一性转向交叉性,并且与“警醒主义”发生合流,进而衍化出所谓的“取消文化”与“点名文化”等。身份政治思潮的演变反映了西方社会深层矛盾冲突的最新发展,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属于西方新左翼的文化批判的范畴。身份政治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存在重大区别,对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理解存在偏差,由此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危害。深入分析身份政治思潮,并妥善加以应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1)7-0106-05

       身份政治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新兴政治思潮之一。它要求人们主动建构某种身份认同并结为身份团体,进而以团体为单位,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开展政治行动。身份政治思潮在西方及我国都吸引了众多支持者与同情者,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较广,甚至在有些场合演化为某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国内学界对身份政治思潮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未能充分注意到近些年来西方身份政治思潮的新动向,例如所谓的“交叉性理论”“警醒主义”“取消文化”等。准确把握当代西方身份政治思潮的新动向,认清其实质与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身份政治思潮演变的历史动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思潮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了一个社会深层矛盾冲突的最新发展。身份政治思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本主要是女性、少数族裔、特殊性取向人士主张其特殊身份,要求获得主流社会的文化承认与平等对待。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成为美国学界与政界的热门潮流,进入21世纪后又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它们从根本上来讲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结果。

       第一,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面临深刻危机,社会贫富分化进一步加重。根据“美国进步中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2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平均下降8%,而房贷、教育、社保等成本持续上升,高等教育成本上升高达62%。[1]129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恶化了弱势群体的处境。据统计,所有种族中死亡率最高的是黑人、最低的是白人,黑人死亡率是白人死亡率的约2.3倍。与此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攀升到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点。这些数字都清楚表明,尽管西方自由民主制在法律上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抽象平等,却无法有效解决实质的经济、政治不平等,对许多弱势群体的歧视也长期存在。受此影响,西方民众对政府和主流政党的信任感不断下降,对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处境越来越缺乏信心,进而对于带有一定“反建制”色彩的身份政治思潮则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热情。

       第二,“Z世代”走向前台,成为传播身份政治思潮的主力。“Z世代”一般指的是1995-2005年出生的这代人,他们也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很高,同时又沉迷于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相比上一代身份政治的参与者,他们对社会不公现象有更加强烈的愤怒与不满情绪,参与政治的热情很高,但是又缺乏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矛盾缺乏认识,所以有时对于政治也采取一种娱乐化的态度。他们受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对身份属性的理解从生理决定论转向强调个人的主观建构,诉求的内容也从“承认”扩张为差别对待、改变历史叙事乃至推翻现有体制等。他们还特别喜欢使用一些原本非常生僻的词汇,例如intersections(交叉性)、non-binary(非二元)、whiteness(白人性)、mansplaining(男怨)、stereotypes(刻板印象)……[2]简而言之,“Z世代”的身份政治思潮越来越呈现出不接受他人理性质疑的话语“教义化”、不愿意达成妥协的诉求“极端化”和强调小团体认同的组织“部落化”等倾向。

       第三,身份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西方国家主流政党的操作与利用。西方一些左翼政党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不再围绕工人阶级来凝聚选民,而是主动吸引,取悦各种身份团体。他们常常针对某一身份团体制定特殊的照顾政策,在分配资源时也以团体为单位进行配额。当一些身份团体获得了明显可见的短期利益时,自然而然地会刺激其他群众效仿,结为身份团体并提出自己的诉求。近几年,西方右翼政党也开始模仿左翼,发展出一种“白人身份政治”。他们利用许多白人男性尤其是产业工人对于现状的不满,把他们的收入下降与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解释为受到了女性、移民、有色人种等身份团体的排挤,从而劝导他们用选票来捍卫其白人身份。当现实中的大多数政治力量都开始拥抱身份政治时,它就变成了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潮流。总而言之,每一种政治思潮都反映着某一特定群体或阶级独特的价值倾向,以及由此决定的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独特认识和关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路。

       二、身份政治思潮的交叉性转向

       身份政治思潮以往主要围绕性别、少数族裔与特殊性取向等身份展开论述。然而,在新一代身份政治参与者看来,这种强调身份的单一性与固定性的思维过于狭隘,并且带有本质主义的倾向。相比之下,他们认为现实中的人们往往同时拥有多重身份,而这些身份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叠加或是化约。与其争论对一个人来说哪个身份更重要、更本质,不如承认这是不同身份之间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从强调身份的单一性到交叉性,标志着西方身份政治思潮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6

       学术界一般认为,美国法学家金伯莉·克伦肖(Kimberle Crenshaw)最早在研究黑人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时提出了交叉性的概念。她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假设一个大型公司雇佣了一些黑人男性工人与白人女性工人,那么该公司似乎就可以免于黑人身份政治与女性身份政治的批评。但是与此同时,黑人女性受到的歧视却被人为地忽略了。作为一个黑人女性,她同时受到了来自种族与性别两种不同路径的歧视,但是在主流的身份政治中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交叉性就成了理解黑人女性特殊处境的一个关键概念。[4]141不过,真正将交叉性与身份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是帕特里夏·柯林斯(Patricia Collins)。她把交叉性定义为“一种分析方法,认为种族、阶级、性别、性取向等等构成了一种相互建构的社会系统”。[5]9柯林斯还发明了所谓“支配矩阵”(Matrix of Domination)的概念,她认为现实中的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多种权力的交叉点上,在有些方面可能地位高一些,有的则低一些。[6]221例如,一个黑人女同性恋者,就至少受到三重压迫,相比于其他受到一种或两种压迫的人处境更为不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