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分布与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维海,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张晓可,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南京 210095)。

原文出处:
教育与经济

内容提要:

借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7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能及其转换过程。通过数理推导,首先扩展出含有人力资本分布的经济增长模型,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动能进行分解,发现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始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人力资本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作用为前提,分布的平衡化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效应,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是按照受教育程度“阶梯型”分布,而是“剪刀型”分布。因此,应当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使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结构更好地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有效地赋能经济增长。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21)01-0029-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了160多倍,年均增长8%。这一巨大成就与我国的资源禀赋、政府主导下长期连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改革开放等因素密不可分,而仅就经济因素本身来说,增长动能的持续性无疑是直接原因。在实物资本与劳动这两种最基本的经济增长动能要素中,人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来自劳动力质量的改善——人力资本。历史经验表明,资本存量的积累可以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通过教育投资形成并积累人力资本,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消费,人力资本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增长[1]。然而,伴随教育扩展而积累提升的人力资本在义务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增长速度也面临放缓的趋势。另一方面,只考虑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规模的经济模型似乎不能很好地对增长的差异做出全面解释,很多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过去7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力资本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未来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力资本在保证可持续动能方面如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扩展包含人力资本分布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新中国7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人力资本更有效地赋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建议。

      一、中国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分布与经济增长及其关系的测算

      (一)经济增长的测算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本文使用《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得到1992年及以前历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1993年及以后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所有数据以1952年为基期进行平减。

      (二)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测算

      在Barro & Lee(1993)测算人力资本的方法基础上,人力资本及其分布使用黄维海(2014)对中国人力资本测度的具体公式[2]:

      

      其中N、μ、p、y分别是总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和受教育年限。

      数据取自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64年、1982年、1987年、1990年和1993-2017年的人口和教育数据,另外还可从Barro & Lee对世界各国人力资本的研究[4]及其数据库获得全国层面1950年、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的数据。通过上述公式测算得到各年份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离散度和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拟合预测模型推算得到部分缺失年份的数据,由此建立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本及分布的1952-2017年面板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其中西藏自治区数据经测算存在较为严重的极端值,在计量分析过程中不再使用)。

      (三)经济大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名义GDP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之初(1952年)的679.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万亿,经平减后(11.1万亿)也增长了162.5倍,年均增长8%。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水平也经历了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49年上升到2017年的9.27年,年均增长2.7%,实现从文盲半文盲到初中毕业的跨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28个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在经济总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增长的同时,人力资本在人口中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也在显著下降。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由最高时的0.81下降到了最低时的0.21,其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离散度尽管没有出现如基尼系数一样巨大的下降,但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略有反弹上升的轨迹。

      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程度的波动下降趋势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单向增长趋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水平、教育水平都很低且受过较高教育的个体数量较少,全社会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程度是比较低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扩展的过程中部分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由于家庭、个人和职业对教育选择的影响首先提高。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扩展,年轻世代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得到提高,老年世代和年轻世代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这种教育扩展效应造成的个体受教育差异和代际受教育差异,使受教育不平衡程度在教育扩展的最初阶段快速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一步的教育扩展使更多的社会个体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稳定提高,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的程度出现向下的拐点。而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