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抑或加工论:深度学习的根基反思与理论走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龙宝新(1973- ),男,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研究。陕西 西安 710062;李亚云(1972- ),女,陕西洋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心理与教育研究。陕西 西安 710068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透过表象、超越知识、潜入心灵、全面领悟的一种知识学习现象、目标与状态,还原论与加工论是深度学习研究的两个理论原生点。问题、思维与意义是深度学习的三个关节点,回植情景、思维升级是深度学习创建的两大基本路径,贯通型深度学习理论是有机整合还原论与加工论的理念范型。面向未来,深度学习的理论走向是:构筑知识学习的立体世界,构建知识学习的生发链、生态环,建立学习力的系统提升机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20)34-0048-07

       当下,深度学习研究备受教育学界青睐,成为当下学者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无疑,学习是教育的心脏,深度提升是教育品质升级的突破口,而深度学习研究的每一次突破都牵引着整个教育研究领域的走向与变革。然而,当下深度学习的理论生长似乎遭遇了瓶颈,高阶思维加工、劣构问题学习、知识网络构建、经验体验学习等关键词日趋稳定,而深度学习的全新概念理念、理论分析框架、典型学习范式等研究活动尚未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借助理论根基反思与批判并催发深度学习的理论新生点,就成为延续深度学习理论命脉的必由之路。因此,本文试图在对深度学习理论根基剖析的基础上,探寻其未来理论延伸轨迹,促使其内生发展,为深度学习理论研究进一步升级建造台阶。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学习者透过表象、超越知识、潜入心灵、全面领悟的一种知识学习现象与目标,就是引发学习者对知识材料的情景性觉知、创造性理解、灵动性体验的学习活动状态。针对这种学习现象,当代研究领域出现了两种基本学术立场——还原论与加工论:前者将深度学习还原为“真学习”[1]或仿真学习,试图借助基于问题与情景的学习来突破浅层学习的困扰与局限;后者则试图将深度学习置于思维加工领域,着力借助元认知、元学习来升级学习活动本身的层级。这两种学习哲学交互缠绕,成为深度学习研究的两大思维原形与理论原生点,决定着深度学习理论延伸的大致方向与基本轨迹。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反思重构的视角出发,对这两种学术立场的表现、逻辑予以剖析,以期达到拓宽深度学习研究领域、敦促两种学术立场共生格局出现的目标。

       一、深度学习的发生源及其发生模式

       深度学习是有“深效”的学习,这种“深效”体现在三个方面:撼动了学习者的前概念,引发了学习者思维图式的重构,产出了创造性、超越性的学习效果。一句话,深度学习真正改变了学习者的常识、常态、常理、常规,达到了非凡的学习效果。那么,作为深度学习的终极研究者,深度学习元研究意欲探明的不仅仅是这种学习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探明这种学习的理论根源及其内在机制,进而达到深入理解深度学习背后运行轨迹的目标。因此,探明深度学习的发生源及其发生模式是剖开深度学习内核的入手点。

       (一)问题、思维与意义:深度学习的三大原发点

       深度学习是以多维表征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为特征的一种学习形态,是以突破知识的浅层理解、机械思考、简单复现为旨趣的一种学习状态。在这一意义上,深度学习的发生有其独特的方式与希求,这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高阶思维的参与与追求意义的诉求,这三者将其与浅层学习真正区分开来:浅层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表象而非根源,关注的是对“是什么”的回答,而深度学习关注的是知识背后的缘由、理据,关注的是对“为什么”的回答,这就离不开问题的导入与深究;浅层学习只需要对现成知识进行表面操作、表层加工即可,故一般的感知、记忆、操演活动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而深度学习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即通过运用、分析、综合、评判、重构等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学习要求;浅层学习走不出书面知识的“囹圄”,关注的是知识体系内部的逻辑组织及其合理性,而深度学习更加关注的是知识对其外部世界——社会、生活、人类等带来的根本改变与效能,关注的是其对外部生活世界的变革效应与意义性。由此观之,深度学习的三大原生点是问题探究、高阶思维与意义追求,它让主体的学习活动彻底超越了知识自身的束缚,敦促知识学习向三个维度延伸:向内部延伸,走进更大的外围知识系统;向外延伸,走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丰富意义关联;向主体延伸,走向主体性的丰富蕴含,包括思维、人格、身体、心灵等丰富世界,让知识学习成为催生学习者高级主体性的诱因与刺激物。正因如此,学者普遍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所以,问题、思维、意义构成了深度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探寻三者间的观念链接是揭开深度学习内核的切入点。

       (二)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

       深度学习的生发源是问题、思维与意义,三者间形成的动态关联模式构成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其实,从理论严谨逻辑上分析,深度学习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跃迁,一是高阶思维主宰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高阶思维、高阶认知、高阶能力、理解评判、创新重构等心理活动参与是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二是知识网络主宰阶段。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网络化知识关联是深度学习的关键特征,知识整合、结构化运转即“知识就像神经元一般相互连接起来”[3],是深度学习的特质所在。三是全学习理念流行阶段。学者进一步认为,只有全身的参与才可能导致深度学习的发生。以前的深度学习“有一种‘单向度取向’,过于关注学生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精神以及价值过程”[4]。就其发展趋势来看,深度学习日益成为各种相关学习要素全面介入的一种形态,各要素间的动态关联方式随之成为深度学习探究的焦点,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研究日益受宠。在深度学习运行中,驱动、运转与产出是其三个枢纽环节,有学者研究认为:劣构问题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内驱力与源头,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运转机制,而创造性知识产出、学习的社会意义实现则是深度学习的输出终端。这样,“问题激发—思维加工—意义实现”就成为深度学习的经典发生机制,成为深度学习研究者潜在公认的学习模型。如若对之进一步分析,深度学习包括三个关键层面:一是动力层,包括问题驱动、学习体验与主体的学习精神追求;二是执行层,包括思维参与与知识网络两个要素;三是意义层,涉及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体认与发现。所以,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其实就是学习在这三个层面的链环式实现过程(见图1)。

      

       图1 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分析

       (三)深度学习的技术性操作

       对于深度学习的付诸实施,综观既有研究成果,学者们给出的三大技术操作是知识整合、回植情景与学习反思。具体操作思路是:一是整合性学习,即建立所学知识与相邻知识间的网络式关联,构筑知识结构系统,克服单纯知识点学习的缺陷,其缘由是,“在知识整体网络里,一个点可以诱导出一个面、一个体或整个系统”[5],知识间的线索式关联得以建立,理解性学习较容易发生;二是情境性学习,即将知识回植入其产生情境之中,建立知识与其所涉生活情境间的关联,以此将知识呈现具体化、位置化,使其获得鲜活、生动的表达形式,还原知识原本的活性和活力;三是反思性学习,即要求学习者在反思学习观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中学会学习、理解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专家与主人,发挥元认知对学习活动的优化与改良功能。诚如学者所言,深度学习“能够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建构,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进行调控,并达到专家学习程度的学习”[3]。所以,建立知识关联网络、回植知识原生情景、历练学习技能技艺是深度学习增加学习“深度”的基本操作与技术要领,深度学习其实就是关联式学习、扎根式学习与反身式学习。从某种角度看,深度学习旨在打通知识的三重关联,即该知识与毗邻知识的关联、知识与其生发使用场景的关联、知识与学习主体自身的关联,从而让知识在左右互通、上下互动、共生共融中回归知识生长的连续体、重现知识存身的有机体,克服单维、孤立、碎片、散点式知识学习的缺陷,全面提升知识学习的效能与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