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习社会教育理论的嬗变

作 者:
郑淮 

作者简介:
郑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教育理论受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嬗变,具体表现在理论取向、研究重点和任务等方面。教育理论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把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自觉和自为的价值贯穿在教育原理之中;研究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围绕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来建立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理论要直接面向教育实践,加强与动态发展的教育实践的联系,进行事实研究为教育理论提供有力支撑。解读学习社会的内涵发展,审视学习社会对教育理论的各种新挑战,把握嬗变的动态,教育理论才能指导学习社会建设和教育实践。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学习社会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理论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影响,冲击着教育的基本理念,然而,却使教育理论获得了生长的根基,学习社会的实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展,这又对教育理论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要建构学习社会的教育理论,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学习化社会究竟对教育理论提出什么挑战、教育理论需要如何应答等,这是教育理论自身完善和能否指导发展变化的教育实践的关键问题。基于对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正确理解和教育理论的全面反思,我们才能建立新的教育理论。

      一、教育理论的发展动力

      学习社会理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关。美国的赫钦斯在《学习社会》(1968)一书中最早提出学习社会的概念,他在对以往的教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要实现新的教育和社会——学习社会,他所指的学习社会是“任何时候不只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而成功地实现着价值的转换,以便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成功社会”。[1] 他开始是从成人教育范畴的思考提出一种未来教育和社会的理念,这些观念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肯定。正如《学会生存》(1972)报告的结论:“在未来,将要实现学习社会的理想,而那时所进行的教育,则首先是以终身教育来构想的。”“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那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2]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纷纷对学习社会进行探讨和尝试,并促成了它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理念一道成为一种教育思潮。

      学习社会的理念在上世纪末又有新的发展,欧美的学者逐渐将学习社会理念延伸到有关的社会经济、法律及文化制度等层面,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如布希尔(Boshier,1980)、兰森(Ranson,1994)、范德济(Van Der Zee,1996)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社会的基本观念,提出建立学习网络和学习体制,保障个人的学习机会和权利,扩展了学习的价值和功能,从个人、学校、社区、政府角度论述如何实现学习社会等问题;爱德华(Edwards,1995)则从现代网络发展角度指出学习社会是一种“学习的网络”,学习者对生活采取一种学习的取向,而学习网络运用广泛的教育资源,帮助学习者发展学习兴趣及认同学习,学习网络的建立是学习社会的主要特征。[3] 进一步把学习社会的理念逐步推向成熟。《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强调培养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并确立了未来教育的4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把学习社会从教育范畴扩展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范畴。我国学者厉以贤(1998)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把学习社会界定为: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社会。[4]

      学习社会的实质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的不断满足和实现,从而实现贡献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涵义上主要有:确立以学习为基础的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强调人在不断的学习中的各方面素质充分和谐的发展;指出未来学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改造社会有关,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是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提出个人的学习机会和权利是基本人权,社会要保障教育平等和学习需求;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习社会理解为一种教育“乌托邦”。波普将人类社会的改造工程分为渐进工程和乌托邦工程两类,乌托邦工程是以理性建构为特征,而渐进工程是强调在原来社会结构中的自然生长。[5] 实际上,学习社会既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由社会内部活力激发的社会改造运动,学习社会理念很快就为人们所接受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推展到社会实践领域。美国1991年提出了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两项教育发展战略;欧盟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政策白皮书;我国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化社会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已经进行了学习型社区试验、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家庭等建设的实践,这是学习社会的现实基础,作为有社会实践的理念,学习社会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学习社会理念肯定了学习是教育的主要内涵,否定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强调终身学习才是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教育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超越学校的范围,延伸到个人终身的生活历程和社会的各方面。学习是一种不断追求和超越知识的过程,包含着获得人的生命价值和实现人和社会的理想的实践活动,体现着学习者主动选择和自主超越的价值,说明教育的真正涵义逐渐向人的生命意义方向发展。

      其次,学习社会明确了学习和个人发展是一种基本人权,学习和教育成为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扩充了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功能。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而获得的,不可能仅仅通过知识的传递,因此,在学习中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应致力于为人的学习提供更加广泛和公平的教育机会,为每个人的发展充分地协调配合,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不仅是制约和受制约的关系,而且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