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英美学界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主要著作有《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论史》《东方文论选》《南橘北枳:曹顺庆教授讲比较文学变异学》等。

原文出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内容提要:

近五年来,英美学界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专著、论文,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西方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的再阐释与新思考,以及对以伊格尔顿、詹姆逊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最新成果的跟踪与整合研究;第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的多元化应用与跨学科实践,这部分成果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实用主义、生态学、电影研究为主;第三,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的中国转向,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不少英美学者开始投入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叙事的最新动向,可以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带来一些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对此,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了解,以批判的思维辨别,有选择性地接受与吸收,将有益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进一步发展。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11.691 【文献标识码】A

       一百多年前,在纷纭众多的西方思想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指导地位。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直接参与建构了中国新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化过程。自2004年起,“马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系列重点教材成果作为中国文艺界主导性理论,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叙事的主流。理论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对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引进与观照。近五年来,英美学界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专著、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最新动向,可以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研究带来一些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

       当代西马文论经典的再阐释与新思考

       近五年来,英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叙事研究集中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自1935年卢卡奇的《左拉与现实主义》在《译文》上发表以来,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已有85年。可以说,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半壁江山,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渊源。从上世纪20年代卢卡奇(Georg Lukács)、柯尔施(Korsch Karl)、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等第一批西马学者开始,到40至6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文论、弗洛伊德文学心理学批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等理论热潮应运而生,产生了一批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萨特(Jean-Paul Sartre)、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等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人本主义思潮下得到大量丰富的创新,西马文论逐渐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包括对西方文艺界深远持久的影响。与此同时,西马文论也被大量传播到中国,影响着中国文论话语的建设。

       西马文论发展至当代,英美最著名的学者莫过于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和美国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近年来,他们仍笔耕不辍,推出了一批新作。伊格尔顿近年来陆续创作了三部文学批评论著:《如何读诗》(How to Read a Poem,2007)、《文学事件》(The Event of Literature,2012)和《文学阅读指南》(How to Read Literature,2013)。三本书的中译本分别于2016年、2015年和2017年在中国出版,翻译水平较高。伊格尔顿从政治文化批评向文学批评回归的转向,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也于2015年出版了新作《古代与后现代:论形式的历史性》(The Ancients and the Postmoderns:On the Historicity of Forms),该书的中译本于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以各类具体的后现代艺术形式为例,如鲁本斯(Rubens)的绘画、瓦格纳(Wagner)和马勒(Mahler)的音乐、后现代实验小说、后现代电影等艺术作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詹姆逊认为,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叙事问题一直存在于多种形式的变化和蜕变里,以多种姿态存在于艺术表达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如今距离真正高度的现代性叙事仍然比较遥远。①

       随着伊格尔顿、詹姆逊陆续推出新作,基于二人研究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前沿热点。英国杜伦大学助理教授哈特利·丹尼尔(Hartley Daniel)的专著《风格的政治:走向马克思主义诗学》(The Politics of Style:Towards a Marxist Poetics)②以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著作为基础,对三位学者的著作进行了详细阐释与解读,揭示了从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文体风格学。哈特利因此提出了“风格政治”(Politics of style)这一独立概念,并将其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诗学的基础要素。

       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19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和后形而上学:从发现到创造》(Marxism,Pragmatism,and Postmetaphysics:From finding to making)③一书,作者是德国不莱梅大学的舒伦堡教授。这本书首次从实用主义角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将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作为两种理论的共同追求,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和后形而上学的哲学和美学理论展开研究。书中有专门的一章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叙事学。在“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和叙事”(Marxism,Pragmatism,and Narrative)一章中,舒伦堡教授讨论了卢卡奇、詹姆逊、约翰·杜威(John Dewey)、罗蒂(Richard Rorty)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叙事观念,以及詹姆逊对卢卡奇叙事观念的解读。④

       除了学术前沿的新发展,英美学界还出现了一些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再阐释。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弊病,柴焰指出:“英美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是对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理论成果的追踪研究。这十分必要和重要,但如果绕过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总体趋势的研究和把握,仅仅满足于新作和新人的引进,将跟踪研究当成新概念、新名词的堆砌和游戏,那么这种被动‘接受式’解读看似光鲜热闹,实际上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理论成果”。⑤因此,英美一些对于经典的重述与再挖掘的著作也应该被国内学界看到。

       2015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全球视野》(Marxist Historiographies:A Global Perspective)是第一部从全球、跨文化、历史学叙事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兴衰的著作。自18世纪以来,很少有思想流派比马克思主义产生更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出了西方世界。该书由美国罗文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北京大学的历史学长江学者爱德华·王(Edward Wang),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名誉历史学教授乔治(Georg G.Iggers)编辑,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上的影响,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欧洲部分地区,还涉及非洲、亚洲、南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⑥这本书并没有按照地理分布来讨论主题,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特定地区历史学家作品的影响来构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对一个国家历史实践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更大范围内的各种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