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动因、走向与影响

作 者:
王浩 

作者简介:
王浩,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原文出处:
美国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是美国政治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政治研究分为制度研究、结构研究与过程研究三类,其中制度和结构是静态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对当代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深入探讨,需要综合制度性、结构性及过程性要素,构建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当前,国内外既有相关研究已形成四种主要模式:经济—阶层模式、制度—规则模式、宗教—文化模式和意识形态模式。这些模式由于聚焦静态的制度和结构维度,对过程维度关注不足,因而忽视了当代美国政党政治极化与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政党政治极化的根本差异,由此欠缺对其动因、特征与影响的充分理解。为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引入联盟重塑和政党重组两个相关联的过程性变量,表明美国的政党政治格局在理论上包括非对等极化、非对等协商、对等协商和对等极化四种形态,而当代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其以20世纪70年代的国内政治联盟重塑为核心变量、以政党重组为中介变量、以政党政治格局重构为因变量,形成了民主、共和两党对等极化这一最极端形态。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政治的演化态势反映出政党政治格局的新一轮重构已开启,对等极化正进一步衍生为断层极化。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这只是一场非法的、基于党争的未遂政变……这场政变将导致你们(民主党)的严重溃败……你们不仅是在打击作为总统的我,也是在打击整个共和党……历史会严厉地审判你。你的遗产将是把众议院从一个受人尊敬的立法机构变成一个实施党派迫害的专断暴虐法庭!”①2019年12月17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对其“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两项弹劾条款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Trump)总统在给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及弹劾发起人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的抗议信中,表达了上述强烈愤慨。自2018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时隔八年重新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后,以特朗普和佩洛西之间的明争暗斗为缩影的两党政治较量便持续升级,并随着弹劾调查和审判的推进达到高潮。尽管2020年2月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分别以52票反对、48票支持和53票反对、47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对特朗普“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的弹劾,但与其说这是参议院对自身“弹劾政府官员”这一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能的忠实履行,不如说是继不久前众议院通过弹劾条款后又一次鲜明的以党派划线的政治斗争。②

       实际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政争所反映出的国内政治生态持续恶化,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只不过特朗普执政后的两党博弈将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式自由民主和所谓“历史终结论”的鼓吹者,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对美国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尤为耐人寻味。他在2014年出版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一书中提出,“否决政治”(vetocracy)已开始主导美国政治的运作,导致的后果是否决为上、治理为下、党争不断、效率低下。福山认为,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两大政党从未如此两极分化过……民主制度并非为终结冲突,而是为通过共同制定的规则和平地解决冲突……但是当党派极化遇上美国式的民主制衡体系,结果就是灾难性的”③。概言之,在福山看来,美国否决政治的出现和政治生态的恶化在于政党政治极化(partisan polarization)的不断加剧。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这一重要现象?如果按照福山的说法,近年来美国政党政治的极化已达到一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么与历史经验相比,当代美国政党政治极化加剧的动因是什么?这种极化有哪些特征,又对美国政治造成了何种影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两党斗争烈度的进一步上升,是否意味着当前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为了回答这些重要的学理和现实问题,本文将在总结与反思国内外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系统分析框架,用以探究当代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动因、走向与影响,并运用该框架对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政党政治极化演变的新趋势展开讨论。

       二、既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问题,是当代美国政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治研究一般可以分为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研究、政治结构(political structure)研究与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研究三大类。其中,政治制度研究主要涵盖美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政权组织形式(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以及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政治结构研究主要指向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力量对比连同各自核心选民群体在经济、阶层、宗教、族裔、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构成;政治过程研究则重点追踪政治结构如何被重塑,以及在此基础上主要国内政治行为体如何通过政治制度工具推进各自的政策议程。

       不难看出,美国政治研究中的上述三类要素是彼此高度关联的。其中,制度与结构是静态的,过程是动态的。如果说制度研究是贯穿整个美国政治研究的“筋脉”,那么结构研究就是实质性的“肌体”,过程研究则成为“血液”。正是血液通过筋脉的持续流动,才使肌体得以新陈代谢。因此,全面理解和深入探究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这一重要问题,就需要综合制度性、结构性和过程性三种要素,最终构建一个有机的系统分析框架。

       截至目前,学界对政治极化概念的界定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二是各自内部的同一性。④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则主要指的是民主、共和两党在意识形态和政策立场等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同时各自内部的同一性越来越高。⑤回顾历史,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并非一种晚近现象。按照既有相关研究,早在美国内战爆发前,政党政治极化便已出现,而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针锋相对以至于兵戎相见则是极化的结果。⑥内战结束后,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政治极化更是成为常态,其背景在于进入“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的美国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社会贫富分化,使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内战后形成的政党政治格局,终结了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思想地位,当代自由主义(contemporary liberalism)理念演变成为两党精英相互妥协后的共识。⑦由此,美国政治暂时结束了党派极化状态,进入“新政共识”时期。然而好景不长,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当代自由主义在经济社会治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美国经济出现“滞胀”、越南战争引发社会强烈反弹、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等诱因,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再次出现并愈演愈烈,以至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达到甚至超越了此前任何一个时期。⑧基于以上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当代美国的政党政治极化研究所涵盖的时间范畴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