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有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当代文坛

内容提要:

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并非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文艺现实的土壤之中,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体化的方法论特性。对习近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艺观的具体内容,领悟其有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探讨习近平有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方法论问题,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领悟习近平有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很有帮助。本文认为,习近平有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从方法论上看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习近平这里并没有流于抽象的论述或对一般概念的解读,而是将其落实到了对于具体的中国问题、时代问题、文艺问题的阐释与解决上来。可以说,问题的具体化、办法的具体化、理论的具体化,使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精神、问题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具体化也是习近平文艺系列重要论述的方法论之一,与其他三个方法论维度一起,共同构成其文艺系列论述方法的重要维度。

      一 作为文艺系列重要论述前提的中国化

      所谓“中国化”,就是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中国的基本国情及社会现实、人民的生活情状等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以指导中国实践。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无论是谈文艺的使命对象、价值意义,还是谈文艺的创作接受、理论原则,都始终坚持中国立场,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其鲜明的“中国化”特征,有力指导并推动了我国文艺的健康发展。

      (一)民族复兴需要文艺繁荣兴盛

      习近平谈文艺,是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的。早在2014年,他就对当代中国作出了三个“前所未有”的论断:“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①三个“前所未有”明确指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责任使命,也为他思考治国理政诸问题提供了目标和指向。然而,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崛起,光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物质的富足并不能抵消精神的贫困,如果没有精神,人很容易步入歧途、走上邪路。而要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精神文化境界,需要大力发挥文艺的作用,正如习近平引用鲁迅的话所强调的,“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②自古以来,我国便有重视文艺教化功能的传统,“诗言志”“美刺说”“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等,所传达的都是文艺对人的思想精神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习近平重视文艺的化育功能,既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也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文艺特性所提出来的具体要求。当下民族复兴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将其纳入民族复兴的大格局、面对的大问题中。

      (二)继承文化传统是文艺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个民族,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能丢掉自己的东西。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③事实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这样,很难丢弃也无法丢弃。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规范,都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尤其是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不过我们依然顽强地挺了过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④就文艺来说,无论文艺工作者是否有意识地去吸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生命元素、思想精神、思维方式,它都像融入血液中一样,从作品开始孕育时便已深深影响着作者的情感倾向与审美取向,影响着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文艺作为文化存在的重要形态和精神体现,始终无法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2017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⑥因此,文艺的创作与发展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同时,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当然,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对过去的照抄照搬,而是要跟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结合当下、服务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