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五四”時代,中國文論不僅要在文獻整理、史實梳理、體系建構等方面超越“五四”,還應在文明傳承觀、文學史觀、文學思想範式等方面更上一層樓。當然,“後五四”時代的中國文論不是平地起樓,而是有不少典型可資學習的。例如,錢鍾書晚年完成的《管錐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後五四”中國文論的大書。第一,這部書尊傳統,在“五四”胡適、陳獨秀等視爲敝屣的傳統那裏,卻是一草一木總關情;中國經、史、子、集的一字一句,都被他刮垢磨光,奉爲珍品,然後化腐朽爲神奇。第二,這部書尊文學,處處爲文學着想,以文學爲中國一切學問的旨歸。第三,這部書尊智慧,字裏行間充滿了哲人的睿智、語文的機鋒、心理的妙悟,看似無理論系統,卻處處有思想的閃光。第四,這部書重趣味,本身就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獨特文體魅力的文論。最爲根本的是,這部大書回應五四以來的重大文化問題:一方面,如何復興古老而深厚的古典中國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古典中文之美,探索發現人類心智與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這是時代的大課題。它顛覆了“五四”新文學如胡適、陳獨秀的古典文學論述,成爲“後五四”的先驅。 一、古典中國的意園神樓:錢鍾書與中國傳統詩學 錢鍾書以20世紀40年代的《談藝錄》蜚聲學壇,然而《談藝錄》產生於國破家亡的時代大背景之中。這時期最優秀的著作,皆非純粹爲學術而學術,而是深抱故國之思與興亡之感。“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余身丁劫亂,賦命不辰。國破堪依,家亡靡托。迷方著處,賃屋以居。先人敝廬,故家喬木,皆如意園神樓,望而莫接。”①在那個時代,其實有很多詩學著作②;然而,《談藝錄》卻十分獨特。關键是這部大書的背後,有錢鍾書的人格性情。因而,要瞭解錢鍾書的詩學,需要藉助他的治學名言: 大學問家的學問跟他整個的性情陶融爲一片,不僅有豐富的數量,還添上個性的性質,每一個瑣細的事實,都在他的心血裏沉浸滋養,長了神經和脈絡,是你所學不會、學不到的。反過來說,一個參考書式的多聞者(章實齋所謂橫通),無論記誦如何廣博,你總能把他吸收到一乾二淨。③ 也就是說,他是以詩學爲故園、以詩藝爲性情。中國詩藝,是他在憂患人生中安頓心靈的“意園神樓”,是他在漂泊時代心血中沉浸滋養的整個性情。也許家國會有一時之淪陷,而文化家國不可以淪亡。守住文化的意園神樓,就是守住生命的根。 那麼,早年的《談藝錄》與晚年的《管錐編》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同樣是詩學,作爲文化家國的“意園神樓”的《談藝錄》,自然是傳統詩學,主旨是接着陳衍的思路講,立足於同光體的宋詩傳統,力主唐宋合一,最重要的詩學思想即筆補造化、潤飾自然(唐詩的特點是“天然去雕飾”,宋詩的特點就是“觑天巧”)、妙悟與理趣(結合唐宋詩,從嚴羽的“興趣”、王漁洋的“神韻”轉出)以及“唐宋詩之分乃風格性相之分非時代先後之異”。如果用錢鍾書自己的話來講,中國固有文學批評的一個特點,即“將文章通盤的人化或生命化”,那麽,《談藝錄》的人化或生命化,即錢鍾書“唐宋詩學一體觀”的人化或生命化;是錢鍾書這個人,既有浪漫古典情懷又有世俗精神、智慧與理性,是錢氏集唐詩風神氣韻與宋人筋骨思理爲一身的人格的投射。它要回應的問題是傳統詩學的最重要的問題。這與《管錐編》不同。《管錐編》要回應的問題是活化傳統,深探古典,發明深層語法,而詩學衹是一端。同時,就詩學而言,《談藝錄》更全面系統,包括了鑒賞論、創作論、作家作品論、文體論、修辭學和風格論,而《管錐編》的重點是中西融合的詩歌美學。當然,補訂本的《談藝錄》與初版不同,有了更多中西融合的內容。④ 《談藝錄》更多的是化古典爲生命,古典與性情融而爲一,而《管錐編》更多的是“靈魂的冒險”: 人們認爲,讀文言文可以增加對先民文化傳統的親近與認知,我不以爲然。殊不見,不少老師宿儒,皓首窮經,於先哲文化之精神命脈,全然未窺。而讀書乃靈魂之冒險,當發心自救,纔能有所獲得。⑤ 這句話,是理解《管錐編》的關鍵。那麼,錢鍾書這一場“靈魂的冒險”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二、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的五大傳統與三大維度 概要而論,20世紀的中國詩學研究,有五個大的傳統與三個大的維度。五大傳統指的是:中西比較的傳統,科學化的傳統,學藝兼修的傳統,考據的傳統,思想的傳統。三大維度是:新義理學,新考據學,新辭章學。 這五大傳統具體表現爲: 其一,從王國維“以外來觀念解釋中國材料”開始,晚清詩學就啟動了“中西比較進路”。代表性人物如王國維(主客哲學、觀念、體系)、林紆(小說翻譯、西方文學啟蒙、東西語文魅力)、吳宓(博雅,東西人文主義傳統交融)、朱光潛(心理學、美學)、聞一多(人類學),包括不是專門的研究者如梁宗岱(形而上詩、神秘主義)、吳興華(形式、音律、中西翻譯)、王元化(德國古典哲學、俄羅斯文論),後來的海外延伸如陳世驤、高友工、葉維廉等等,而錢鍾書卻是這個傳統最終修成正果的一個集大成者——體大思精。這個傳統,無疑爲中國詩學的現代生機開出一條新路。成績且不論,總的流弊是主體迷失、空洞化與西學優勢。但是,錢鍾書與他們不同,第一,他對兩個大的文化圈是區界清楚而又明確肯定;尤爲重要的是,他將兩個大的文化圈分解爲無數的小圈,各個小圈之間交叉着無數的連綫。第二,許多中西進路傳統中人認爲,東方文化需要靠西方的光纔能照亮,然而在錢鍾書這裏,中國文化真正站立起來,具有了自己的尊嚴與美妙,東西方的文化世界成爲交相輝映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