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分期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炎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湖南 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两大组成部分,两个部分的发展轨迹并不相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15年到1936年,第二时期从1936年到1976年,第三时期从1976年到2012年,第四时期从2012年至今。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40年至1915年,第二时期从1915年至1949年,第三时期从1949年至1976年,第四时期从1976年至2012年,第五时期从2012年至今。综合考虑两大部分的发展,可将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840年至1915年,1915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6年,1976年至2012年,2012年至今。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推介

       历史在时间中存在、发展。时间是流动的,绵绵不绝,历史人物、事件、线索在其中纠缠,难分难解。研究历史,必须抓住关键节点,将其分为不同的时期,这样,历史研究才有抓手,才有进行的可能。而分期不同,历史的面目、人们对历史的把握也就不同。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两大组成部分。这两大部分的发展轨迹并不相同。要确定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分期,必须综合考虑两大部分的发展,才能得出尽可能客观的结论。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分期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这一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这一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再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主张[2]。这可视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这一概念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苏关系破裂的背景下,周扬指出:“我们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解决了政权问题,然后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目前的问题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各学科结合起来,总结我国现代经验、古代经验,产生我国的理论。”[3]他提出“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1958年)的主张[4],显示出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学理论的迫切性。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从这之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以及诸如此类的命题和概念,便陆续出现在学者们的讨论与文章中①。

       自然,“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比专门术语的形成要早得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也是如此。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五四”以来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从1915年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从形成到发展,至今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百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15年到1936年;第二时期,从1936年到1976年;第三时期,从1976年到2012年;第四时期,从2012年开始,至今尚未结束。

       之所以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第一时期的开始时间定为1915年,是因为《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于这一年的9月15日创刊。一般认为,《新青年》(包括其前身《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五四运动进入了酝酿时期,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随着五四运动的酝酿与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将这一时期的终点定为1936年,则是因为1936年前后有几件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其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其负责长征中的军事工作。由于当时党的主要工作就是军事工作,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1936年开始,毛泽东以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公开发表文艺方面的讲话②。其二,瞿秋白在1935年6月18日牺牲。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并于1927年“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事宣传与文化工作。瞿秋白的牺牲,意味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努力的结束。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任务落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肩上③。其三,1936年左联的解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于1936年初宣布自行解散。据刘晓滇、刘小清考证,由于国民政府的打压,左联的工作实际上在1934年左右就基本陷于停滞,1935年11月,当时左联驻“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代表萧三(共产党员)在王明的授意下给左联写了一封信,提议解散左联。这封信经史沫特莱转到鲁迅手中,鲁迅将其转交给了左联的主要领导人周扬。周扬等人在1935年12月开会讨论,决定解散左联。1936年初,在征求了鲁迅等人的意见之后,左联宣布自动解散。由此可见,虽然左联酝酿解散是在1935年底,但正式解散则是1936年中期。因此,应该将1927年开始的左翼文艺运动结束的时间定在1936年[7]。左联的解散也标志着从1927年开始的十年左翼文学运动的终止,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引领的阶段。其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国内局势发生重要变化,党的文艺思想、方针政策也出现了大的调整。综合考虑,将1936年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早期阶段的结束,是比较合适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