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风格的社会性维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陶小军,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艺术史研究与艺术哲学研究基于各自研究目的对“风格”概念的建构,至今仍侧重对个体创造力的渲染,相对缺乏对艺术社会维度的考察。从历史-社会的视角看,艺术风格系统表现为历时-共时、群体-个体的层级嵌套格式,任一风格的独创性及稳定性都需要在不同的层级中得到把握和解释。相应地,风格的形成、传播及价值认识也需要超越“天才”式的叙事路径并向社会维度敞开。通过逐一检视时代风格、地域风格、群体风格、个体风格等不同风格层级中社会性要素的参与,可以得知并深入探析艺术风格研究面向社会维度敞开的理论路径。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0 年 05 期

字号:

      艺术风格是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内涵多元丰富①。艺术风格常被归结为某种智性的、天才的创造②,风格被看作个体艺术意志的自我控制和发展的结果,学者的研究也倾向于从艺术自律及创作个体角度来审视风格的发生、发展与嬗变。

      但不能否认的是,艺术风格是对某种艺术征象的概括把握,风格往往体现不同的“历史-社会”单元,表现为层层嵌套的形式。从时空观念出发,有时代风格和地区风格,前者的存在线索是历时的,后者则是共时的;从社会观念出发,则有艺术家的群体性风格,即一群艺术家,而非单一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观念、艺术作品形式、艺术主题上所呈现出的相似性。因此,尽管对于艺术风格的把握是艺术家一种自觉的智性活动,艺术风格的形成却并不单单依赖艺术家个体。将风格的形成仅仅归功于个体艺术家的精神创造,会很难解释诱发这种激变的基床和动力,更难以说明群体风格乃至更宏观单元风格的形成原因。同一时期或地区,艺术风格往往体现出相似的趋向性,特别是当隔着一定时间与空间距离来重新审视艺术作品时,艺术品之间所具有的风格相近性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艺术风格的形成深深地根植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关系之中,其背后有着深刻而繁密的社会性线索,既有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和地区地理自然环境的因素,同时又有同辈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前辈之间、艺术家与其赞助人及其他社会成员间的社会关系、交游往来的影响。

      一、时代风格的社会属性

      时代风格,是一定历史阶段内的艺术创作所形成的在形式、主题、意境等方面显现出的相似特征。时代风格的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整理、概括和把握艺术征象及其变迁的整体性叙述方法。丹纳认为,时代的差异(例如不同时代人的需求与环境的差异)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于是形成了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又具体地表现在美的艺术创造之中③。对于既往时代艺术风格的理论性总结和分析,是艺术史研究的基本内容。

      对艺术的时代风格研究一贯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时代风格的形成与嬗变都是在艺术活动内部自然而然地形成,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智性思考和选择的产物,艺术活动以外的时代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于时代风格的形成至多不过是背景性的因素,对于时代风格的作用是疏远和偶然的④。另一种认为时代风格的宏观总结遮盖了艺术个体(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个体)的特殊性,在逻辑上犯了过度归纳的错误,在智性上也有所亏缺⑤。相对而言,第一种意见的形成在于缺乏有关精神创造与社会环境的视角,第二种意见的形成在于缺乏对不同理论及其贡献知识的功用的恰当理解。

      同一个时代当中,人们对于美的求索和艺术的创造不是漫无目的,而是由时代精神驱动,时代精神又是对时代所面对的具体的社会矛盾、社会关系、物质状况、社会诉求及遭遇等的自觉回答⑥。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的一种表征,历史发展的具体阶段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艺术家所共同拥有的时代精神,并体现在其艺术创作之中。时代风格的研究更重视描摹一个时代之整体与另一个时代之整体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

      即便我们将时代风格视为时代精神的外化显现,其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也丝毫未被减弱,时代风格本身的形成并不只是单纯的精神性活动,艺术创作过程受到社会现实、经济状况和历史阶段的规约,最终艺术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显现、具象和提纯。时代精神的差异,都是受时代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时代特色所决定,而艺术作品往往隐喻地表征了这种特定的时代精神。

      从社会整体性看,特定的时代赋予社会及其成员特定的目标和使命,对这种社会意志的求索与实践引导了社会整体的动向。艺术的时代风格的形成,首先受到社会现实、经济状况和历史阶段的规约,无论从社会客观现实,或是从艺术创作主体的角度,时代风格的形成都不是与社会、经济和制度隔绝开的单纯的艺术家自身的精神性活动,经济状况及商业发展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的赞助与消费,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变化往往决定了特定时代中人们的艺术偏好⑦。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上升、停滞和下降,其扩张、守成和紧缩,其所面临的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不同渠道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表现,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到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的创作受其生活情形所制约,在创作的主题与技法上不自觉地就体现了时代艺术风格。生活于特定历史阶段中的艺术家,受到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约束,同时其创作又与时代精神休戚与共。艺术家的创作不是只靠着纯然个体的情感表达,艺术家所体察到的情感为同时代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他对这种情感的艺术性表达也能与其他社会成员形成互动⑧。

      唐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较为典型地阐释了这种社会变迁的影响规律。整体来看,唐代处于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由衰转盛的时期,国别间来往密切,商业贸易活动繁荣,艺术上表现出富丽堂皇、恢弘庄严的时代风格。从其内部看,初唐时期,战乱初定,清新瑰丽的文学创作一反前代的娇柔旖旎,萌发出新生的艺术活力。到盛唐时,社会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文学创作成为文人谋求社会声誉、塑造个人社会形象的重要工具,形成了精美华丽、雄健刚强的盛唐艺术风格。而后社会状况由盛转衰,文学艺术的创造也转向保守、纤巧和刻画,既缺乏宏大的主题,也难于在形式上再有所突破。唐代文学艺术的时代风格,及其内部不同时期风格的变迁,都与社会现实、经济状况和历史阶段息息相关,当然这些社会、经济、历史因素对时代风格的塑造只在合理的范围内起作用,并不能穷尽艺术时代风格形成的所有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