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区块链+教育”之研究现状、热点分析与发展思考

作者简介:
吴永和,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标准等;程歌星、陈雅云、王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科创教育;马晓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分析与学习分析。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内容提要: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分布式、安全性、可靠性与数据完整性等特征,得到了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区块链从2.0趋向3.0阶段的过渡中,国内外的“区块链+教育”也得到了一些发展。尽管教育实践和研究者对此越来越关注,但对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使用与实践情况却不甚清楚。为此,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文献计量热点分析、案例呈现等,从“区块链+教育”发展历程、政策引领、应用模式、平台构建与典型案例等角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区块链+教育”的研究、应用现状。从总体上看,“区块链+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多点关联之趋势,逐渐从理论探索转向实践验证,并不断走向精细化、具体化。当前,国内外“区块链+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学分认证、证书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学习者能力与学习成果管理等方面。为了让“区块链+教育”能够有效助力重构未来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智能教育生态构建,其今后发展应重点关注创新教育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相关标准与立法等内容。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20)01-0038-12

       一、引言

       近年来,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引领与推动下,各个国家先后发布了区块链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使得区块链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口之一。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也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201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文章,明确指出区块链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区块链凭借去中心化、安全性、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重构教育的技术之一,正在金融这一信任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广泛应用,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与关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并就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等作出了重要部署。

       毫无疑义,区块链技术正为当下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其应用逐渐从金融领域延伸至其他领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加持下,传统教育环境不断转向开放教育环境,并随着技术的智能化与精细化,开放教育环境的开放度、自适应等正在逐步提升。区块链技术在面向顶层设计共享、学习环境通融、资源自主构建与学习绩效测评变革等方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不断落地。尤其是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智慧、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沉浸式学习、无缝学习等新形态,正实现着教育服务主体的自主化、智能化、多元化。越来来多的学校、培训/教育机构等开始冲破自身的界限,寻求跨校、校企、跨界合作,这从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块链技术融入学习空间、资源共享、数据处理、绩效分析、学分认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步伐。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虚实融合、分布式教与学形态的越来越多元化,数字化教育环境、数据与资源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对教育资源质量、学习过程追踪、学习成果管理与评价等,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平台缺乏互通、资源建设冗余、学习轨迹记录与学分认证存在信任危机等问题,正阻碍其健康发展。换言之,教育智能化、数据化所伴随的数据壁垒、信息安全、信任危机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集安全性、分布式、透明性于一体的智能教育体系[1]。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当下把区块链技术融入教育,就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把钥匙。

       基于此,我们通过系统文献综述、文献计量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借助SATI、Citespace等工具,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区块链+教育”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勾勒出“区块链+教育”的发展全貌,并能够对未来国内“区块链+教育”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二、“区块链+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云计算的雏形,在未来有望像互联网一样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实现从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2]。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技术支撑,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3]。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美国Garter公司所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之起始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Garter 2016-2019产业报告中的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美国区块链研究院(Institute for Blockchain Studies)创始人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革新或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块链1.0、2.0和3.0阶段[4]。许涛[5]、王发明等[6]、王君宇等[7]、陈杰[8]等众多研究者,先后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诠释,研究普遍认为:区块链1.0即数字货币时代,区块链2.0即智能合约时代,区块链3.0即超越货币应用阶段。截至2019年11月15日,我们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到区块链相关的中文文献8775篇,通过计量分析对上述文章发表年度趋势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当前国内外区块链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三个阶段(如图2)。

       第一阶段是前期积累阶段[9](2013-2015年),该阶段世界各国对区块链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尝试布局区块链,主要还在进行区块链技术验证与数字货币。比如,美国率先于2014年针对监管加密货币,提出了数字货币许可证制度,新加坡于2015年提出开发银行区块链的基础应用程序。

       第二阶段是应用激增阶段(2016-2018年),该阶段各国布局区块链的脚步逐渐加快。2016年,欧盟提出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同年,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首次将区块链纳入国家信息化规划,并将其作为战略前沿技术。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数增加了5788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