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文化思想多元化、文学艺术领域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文艺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是指导我国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的文艺思想,充分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艺资源,同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有其清晰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旨归。其中,最突出和最根本的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二字贯穿《讲话》的始终,涉及文艺创作、接受和批评的方方面面,是毋庸置疑的核心词汇和不容忽视的理论亮点。 “人民”是一个内蕴丰富的词汇。二者拆开来看,“人”乃万物之灵,侧重于生物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所指,“民”则具有政治意味,与“君主”“政党”等相对,“人民”二字相连,本身就暗含了文化与政治的互动。“人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从古义到今义的流变。“人民”的古义为“人类、百姓”或“糊涂无知的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经过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阐释,“人民”一词的词义有了新的拓展,它包含了“权利、参政、当家做主”等新内容。①“人民”词义的这种时间向度上的演化,也折射出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本文所探讨的“人民”,是在上述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②。在这里,“人民”不是个体性的、狭隘的对象,而是个体与集体辩证统一、具有充分主体性的概念。 一、思想渊源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习近平的人民文艺思想也是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的理论创新。其中,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忧国忧民的文艺传统则是其宝贵的理论经验。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唐盛世以及明清两朝,历代都不乏民本思想的阐述与主张、推行与实践。所谓“民本”,即“以民为本”,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③一语的省略。民本思想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对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维护好这一根本,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宁。④ 纵观我国思想史,无论积极入世的儒家,还是崇尚无为的道家,尽管其思想核心各有侧重,但在政治主张方面,有一点达成了共识:以民心向背为本。孔子提出了“仁政”“爱人”等颇具人道主义关怀的口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⑤的“民贵君轻”说,荀子则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⑥来比喻人民对国对君的重要性。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推崇拥有至高境界的“圣人”,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⑦。这些早期学说奠定了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本思想的含义不断深化,并逐渐展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倡导:“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⑧清代钱泳主张:“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⑨清末魏源则提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⑩。这些思想已经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启蒙主义色彩。 在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下,“民本”思想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很有限的,因而从理论上并未发展到民主的阶段,但它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积极作用,并且其中蕴含的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等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引用过相关论述,古为今用,来阐述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足见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人民地位的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在文艺领域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11)《讲话》遵循和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艺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作人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活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完整的人”“丰富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是文艺反映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活动理解为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艺反映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文艺反映论的观点在毛泽东那里得到了更鲜明的表述,并对习近平人民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