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路径异化与初心回归

作 者:

作者简介:
龙宝新(1973- ),男,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教师教育学研究。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教师教育综合化是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其本意是“双高”综合化、内融综合化、足够教师教育向心力的综合化以及基于本土教师教育实践关怀的综合化。在现实运行中,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遭遇着四重异化路径的考验,分别是教师教育地位边缘化、功利化综合化、借壳式综合化与办学同质化。面向未来,应坚持“三保原则”,即保持师范教育的主体性与合理伸缩度,保持教师教育事业的定力,以及保持“教师教育力”的持续增长,守住教师教育综合化的边界,为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保驾护航。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9)34-0035-07

      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正式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该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在中华大地上正式启幕。及至今日,20年改革历程初告一个段落,其对中国教师教育事业带来的改观与绩效如何判定,的确需要我们慎思。无疑,教师教育综合化带来的教师教育改革红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三个非主流事实值得反省:其一,有教师慨叹:“当前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质量反不如10年前师范专科的培养质量”[1];其二,2016年,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停办[2];其三,2017年初,教育部命令:“‘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3]……可以断定,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可谓一波三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教师教育的离心力。相比之下,欧美国家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定型,“大学+教师教育”的综合化模式非常成熟。正反两方的事实充分表明:我国还尚未真正搞清“教师教育综合化”的真正蕴含与内在旨向,还无法完全克服种种病态教师教育综合化现象的侵袭,教师教育综合化理论尚处在尝试探索阶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敦促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内涵与意图,为综合化的正向持续推进提供更为科学的理念导航。本文试图全方位厘清其内涵,为教师教育综合化扫清观念路障、廓清行动路线。

      一、中国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本意溯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以定向、封闭、单一为特点的师范院校在我国教育史上延绵近50年,培养了中小学教师近千万名,为共和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新世纪之后,以综合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纯师范类大学的学科劣势日渐显露,与综合大学、非师范专业“联手”“杂交”推进教师教育综合化,成为师范教育再度崛起的必然选项。在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并非一帆风顺,师范大学能否抵挡住“综合化”的诱惑,能否有效利用“综合大学”的优势,成为此项改革能否健康、积极、稳步推进的关节点。审视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本意,理清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正道,就成为这一改革趋利避害的护身符。深而思之,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的本意有四个:

      (一)“双高”综合化

      传统师范教育之所以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其主因有两个:一个是封闭的培养方式让师范院校失去了向非师范院校学习的机遇,导致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比较竞争力日渐衰退,抵制改革的系统惰性开始滋生;一个是以文理学科为主的师范院校长期与社会生产实践脱离,师范教育成了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圣女”,失去了反哺实践、借力市场、从中获益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教师教育综合化,即师范院校内部综合化(师范院校设立非师范专业)与外部综合化(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融合发展)无疑是帮助师范院校摆脱“惰性”的一把利器。无疑,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本意是助推“双高”型教师教育的形成。在此,所谓“双高”型教师教育,就是“高水平学术教育”与“高水平师范教育”的融合体,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本意正是致力于实现“双高”综合化,推动高水平师范大学与高水平综合大学的联姻,努力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双高”综合化的融合点是新型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即造就“学科中的教育专家”而非“教育中的学科专家”,这是因为,现代师范生的首要资质条件是高水平的学科知识与学术修养,其次才是高水平的知识表达力与人格影响力,二者间的逻辑关系不可颠倒。显然,“双高”综合化是兼容、兼求未来教师之“学术”与“教术”双馨的一种优质综合化,是当代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真正需要的“综合化”形态。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师教育综合化旨在“寻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高水平结合,从体制上保证师资质量”[4],这就是我们所言的“双高”型教师教育综合化。

      (二)内融综合化

      从品质上看,教师教育综合化有外延综合化与内涵综合化之分:前者关注的是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的设立、非师范院校中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的建立,后者关注的是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在教师培养事业上的联手、非师范院校中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融合。教师教育综合化的两个结合点是教师培养工作与大教师教育学科:前者强调的是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对师范专业主体的支撑度或贡献率,后者强调的是非师范院校中教师培养相关文理学科对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客观地讲,“大教师教育学科”不是教育学科与教师培养相关文理学科间的外部结合,更是学科内部的化合与融合,这一“融合”的直接体现正是大学“教师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是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教育学科与非教育学科在深层互动中生成的一种综合性教师培养力。正如美国学者舒尔曼所言,决定教师专业实力的关键知识构成是“PCK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它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凝练化合而成的一块“合金”,教师教育综合化的终极追求就是在学科融合、专业交融中有力服务新教师“PCK知识”的顺利形成。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教育综合化追求的是“内涵综合化”“内融综合化”或“立足教师培养工作需求的综合化”,而非“外形综合化”“外部综合化”或“面向综合大学建设的综合化”,教师教育综合化永远是归属于“教师培养能力建设”这一内芯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