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新体系的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陶志琼,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浙江 宁波 315211)。

原文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文章通过在对我国已有教育哲学体系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新体系:学校在哪里——学校教育哲学研究;谁主沉浮——课堂教育哲学研究;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人与机器——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爱的力量——家庭教育哲学研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04)02-0001-06

      本文对我国已有教育哲学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反思,并在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的对教育哲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从下面五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独特新体系:学校在哪里——学校教育哲学研究;谁主沉浮——课堂教育哲学研究;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人与机器——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爱的力量——家庭教育哲学研究。

      一、对我国目前已有教育哲学体系的回顾与反思

      本人在此所谈论的已有教育哲学体系,是指笔者视野范围内的国内所译介、评介和撰写的教育哲学著作中所呈观出来的体系。

      就我的分析,从时间及地域的维度来看,首先有的是姓“西”的教育哲学体系,然后才有真正姓“中”的教育哲学体系,在这两者之间有“西”“中”联姻的教育哲学体系。姓“西”的教育哲学体系的体现方式,是译介和传播、进而评介西方教育哲学思想。译介和评介西方教育哲学思想中最有贡献的几个人和最有影响的四本著作是:陈友松主编译介的《当代西方教育哲学》,[1]概要介绍了西方的教育哲学思想、流派及趋势;宋少云等翻译的麦克赖伦著的《教育哲学》,[2]这是一本运用分析哲学思维方式探讨教育哲学概念、教之类概念和特定概念及活动、道德教育的分析教育哲学著作;王承绪译、杜威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3]这是一本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的系统论述教育及其与教育相关的问题的教育哲学著作;陆有铨著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4]对现代的西方教育哲学思想流派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析。在评介西方教育哲学思想方面除上述之外,还有崔相录著的《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5]、张家祥和王佩雄著的《教育哲学研究》。[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师范院校的教育哲学的教学者和研究者们,通过学习了解和理解被译介和评介的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及其体系,进而开始了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探索工作,也就是开始了姓“中”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构建。学者们在构建姓“中”的教育哲学体系的过程中,或有意识地或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了“西”“中”修好或结盟的痕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已经出版了的教育哲学专著体系的篇章结构中看出来。比如说,傅统宪和张文郁著的《教育哲学》[7]的最后一章就是当代西方教育哲学的新进展——对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新动向及流派的评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黄济著的《教育哲学通论》,[8]全书由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和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大编组成。至于对基本姓“中”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构建,其中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教育哲学著作便是:黄济著的《教育哲学初稿》[9]和修订版的《教育哲学》[9];傅统宪和张文郁著的《教育哲学》。20世纪80年代还有刁培萼和丁沅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10]教育哲学研究者们经过20世纪80年代里多年的研究积累,在90年代初教育哲学著述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这期间撰写出版的教育哲学著作有:王坤庆的《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11]曾成平的《现代教育哲学新论》;[12]田玉敏主编的《当代教育哲学》;[13]桑新民的《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14]张腾霄著的《教育哲学漫谈》;[15]王坤庆著的《现代教育哲学》;[16];桑新民和陈建翔合著的《教育哲学对话》[17];金生鈜著的《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18];周浩波著的《教育哲学》[19];童世骏主编的《教育哲学简明读本》[20]。与此同时,我国也还有几位教育哲学的学者在不遗余力地构建着完全意义上的姓“中”的教育哲学,其中黄济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21]、何光荣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哲学》[22]、张瑞璠主编的4卷本《中国教育哲学史》[23]和刘复兴与刘长城的《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24],就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教育哲学。

      上面是从地域“姓”来探讨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哲学著述的成就的。下面再从性质“姓”的维度来看教育哲学体系的构建,本人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教育哲学的研究范型——姓哲的和姓教的教育哲学范型。当然其中也不乏复姓——既姓教又姓哲的教育哲学,如金生鈜著的《理解与教育》、周浩波的《教育哲学》。关于教育哲学的性质“姓”的问题,本人曾在《新旧之间:教育哲学的嬗变》一书中谈到:“教育哲学,在英语中我们可以说成Educational Philosophy,也可以说成Philosophy of Education。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哲学研究中出现的两种不同模式。这也就是说,教育哲学是以教育为模本、以哲学为副本,还是以哲学为模本、以教育为副本。实际上这是在探究教育哲学到底是姓哲还是姓教的问题。Educational Philosophy,在本人看来,是姓教的教育哲学,其主旨在于把教育理论及其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到哲学层次上加以探究,升华、提炼是它的本色,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而Philosophy of Education是姓哲的教育哲学,其主旨在于用哲学方法论来研究教育问题,用哲学基本原理以及价值论、人性论、目的论等来解释教育问题,其抽象思维和理论化思维色彩更为浓厚。我们都知道哲学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准确地、清楚地、连贯地和系统地进行思维。比如分析哲学家可能会说,教育哲学的目的应当是力图清晰地和言之成理地阐明各种教育言论和争议。”[25]

      关于这两种教育哲学的研究范式,在历来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著作中都有所反映。例如,我国古代的《论语》中所反映出来的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是从孔子的儒家哲学思想演绎而来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反映出来的教育哲学思想也离不开他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中,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新行为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基本上是姓教的;而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则基本上是姓哲的,他们的教育主张、教育哲学观及其教育哲学思想体系都是从各自的哲学主张中推衍出来的。在我国当代的教育哲学著作中,两种研究模式亦兼而有之。比如说,黄济所著《教育哲学》、曾成平所著《现代教育哲学新论》、张腾霄著的《教育哲学漫谈》中的基本教育主张和内容陈述是姓教的;而傅统先、张文郁所著《教育哲学》、桑新民所著《当代教育哲学》、《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何光荣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其主张和论述方式基本上是姓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