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00)01—0109—06 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时代特点、地区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无比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因此,运用辩证的方法,研究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特点,并推动其健康发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包括基本概念、政策、实践三个方面),如果从1986年算起,到现在近15年的时间。其间,素质教育的实践,明显地存在着十分不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说明,在我国如此幅员辽阔、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时间上不能要求齐步走,在地区之间不能搞一刀切,在形式上不能囿于某种模式,在理论上,应该允许、支持、鼓励有不同的流派,并展开有益的争鸣。 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同类概念。专门研究素质教育特殊性的文章不多见,而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又很多。本文仅就这些地区素质教育特殊的必要性、特殊的艰巨性、现实选择的特殊性几个问题作些探讨,是为初论。 一、特殊的必要性:“3—5”阈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而且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由于国外“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浓厚的理论色彩。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而这一认识又集中反映在对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吁和实践中。在贫困地区的旗县一级,近年来教育投入占本级财政预算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投入比例。对一些旗县来讲,这已是一个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投入比例。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育投入要考虑产出,即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这里不涉及社会效益)。由于我国的情况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不同,由于他们计算教育投资效益的方法在我国不能简单套用,因此,他们的现成结论(比如舒尔茨估计美国在1929—1956年这段时间国民收入增长额的21%—24%归功于教育因素,同一时期收入增长额的17%—33%应归功于每个就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用来证明、检验我们的教育投资效益。加之,我国对于教育投资效益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实证性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展。因此,这里只能用思辨的逻辑的方法,对教育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作——些分析。 教育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教育投入——产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上述公式扩展一下,即: 1.经济发达——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更发达 2.经济发达——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持平,影响发展 3.经济不发达——高投入——高产出——促进经济发达 4.经济不发达——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更不发达(以上四项分别用ABCD代表) 这里,经济发达与否是一个既成事实,可视为不变量;投入也假定为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也可视为不变量;式中CD为可变量。从以上四式中看出,只有高投入,并不意味着一定有预期的经济效果,关键在于产出的数量与质量。 如何衡量产出的质量呢?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个概念:教育投入的期望值、教育投入的虚拟值、教育投入的实现值。教育投入的期望值是指对教育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希望;教育投入的虚拟值是指对教育投入增加一定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假设;教育投入的实现值是指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真正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这里并不是给三个概念下定义,而是说明其基本含义) 由于教育观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观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质量观。从“应试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期望值就是升学率,教育的虚似值就是学生的学历符号的提升,教育的实现值则是升入高一级学校(主要指大中专学校)并能在毕业时返回当地从事经济建设的人数。 用这种观点分析贫困地区、农村牧区的教育现状,深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特殊意义。 通过典型调查,发现有如下一组颇具规律性的数据:在贫困地区,旗县一级教育投资占本级财政预算的30%—50%,能够升入大中专院校的3%—5%,这些学生毕业后的返回率为30%—50%。我们姑且把这一组数据叫做“3—5”阈限。(这组数据主要来自对内蒙古部分贫困旗县的典型调查) 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它说明,当贫困地区提出依靠教育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对教育作进一步的解释,这就是说必须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目的教育。贫困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低水平——自循环。所谓低水平,就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水平低;所谓自循环,就是指发展经济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外资相对很少,发展经济所需劳动力、专门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或就地取材,本地考出去返回的很少,外地分来的更少。这一点与先进发达地区有很大区别。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看出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特殊的必要性。现在看来这一近乎平常的真理,认识到它是何等的不易!同样,这样一个已经被认识到的真理,实践起来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