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0)01—0056—08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获得经验、知识、文化的手段,知识的继承和文化的传承要依靠学习;而学习的重要内容乃是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也要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此,我在去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 期)上发表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一文,今年我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创造性学习的问题,讨论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缘起是什么,创造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创造性学习等等当今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 一、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 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一般认为是西方两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物, 一是布鲁纳(Bruner,J.S. )的发现学习; 二是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理论都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原因是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国力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上,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的科学技术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前提是创造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在学习理论上, 按不同的学习方式, 可以分为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法,学习者将传授者讲授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 以便在必要时给予再现和利用。 奥苏伯尔(Ausubel,D.P.)曾把接受学习分为意义接受学习和机械接受学习, 其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新知识为“认知—知识结构”所同化的过程。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原有认知—知识结构获得改造和重组。所谓发现学习,又叫“发现法”,主张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分为独立发现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前者与科学研究相同,在学校学习中较少见;后者却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它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步骤。尽管发现学习的效率比接受学习低,而且受学习者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限制,但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却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二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四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吉尔福特在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他指出,由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所谓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类似于“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这样一题多解的试题,回答者从建筑材料展开到十余种其他用途,表现出良好的变通性。所谓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例如,对故事“一位哑巴妻子被医治好了,丈夫却为妻子变得唠叨而苦恼,从而想让医生把自己变成听不到妻子唠叨的聋子”加以命题,结果出现“聋夫哑妻”、“无声幸福”、“开刀安心”等独特、新颖的命题,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独特性。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念。 创造性学习正是在发现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学习(creative learning )一词来自创新学习(innovative learning)。“创新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牛津、 纽约等6家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学无止境》(No Limits to Learning,作者是James W.Botkin,Mahdi Elmandjra,Mircea Malitza)一书中,它是针对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而提出来的。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maintenance learning)相对立的一种学习。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的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它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预期和参与构成创新学习过程的概念框架,创新学习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维持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另一区别在于:维持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科学权威或行政领导,其解决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解决本身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它们在与更大的社会环境整合中获得价值和意义,因此,创新学习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到80年代初,重视使用“创造性学习”概念,探讨学生创造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