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四副面孔

作 者:
彭锋 

作者简介:
彭锋,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艺术教育与美育密切相关,但是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有不同的目标。今天的艺术教育至少可以区分为四种形式:艺术专业教育、艺术学术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教育艺术教育。艺术专业教育侧重技巧教育,艺术学术教育侧重知识教育,艺术素质教育侧重态度教育,教育艺术教育侧重行动教育。艺术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艺术学术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学者,艺术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公众,教育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行动者。尽管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都可以与美育发生关系,但是美育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艺术素质教育与美育关系最为紧密。通过对艺术教育的不同形式的分析,可以避免混淆和没有必要的争议。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今年3月29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等学校切实加强美育工作。文件将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确定为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范艺术教育[1]。由此可见,美育基本上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的。不过,我想指出的是,尽管美育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而且美育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它的形式已经不再单一。尽管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之间也有联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需要重视。在我看来,今天的艺术教育至少可以区分为四种形式:艺术专业教育、艺术学术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教育艺术教育。艺术专业教育侧重技巧教育,艺术学术教育侧重知识教育,艺术素质教育侧重态度教育,教育艺术教育侧重行动教育。艺术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艺术学术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学者,艺术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公众,教育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行动者。尽管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都可以与美育发生关系,但是美育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不同。通过对艺术教育的不同形式的分析,可以避免混淆和没有必要的争议。

      一、艺术专业教育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从人类开始从事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艺术活动,就有关于它们的教育。尽管人类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从事的这些活动是艺术,也不知道这些活动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关于这些活动的指导和练习归入艺术教育之列。就像在没有艺术概念之前,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艺术门类早就存在,而且今天的人们对于它们是艺术深信不疑。事实上,今天通行的艺术概念,是于18世纪在欧洲确立起来的[2]163-227。但是,我们不能以此认为,只有在18世纪之后才有艺术和艺术教育,只有在欧洲才有艺术和艺术教育。艺术和相应的艺术教育早就存在,只不过没有用今天通行的艺术概念将它们集合起来而已。

      这种没有艺术之名的艺术教育是浑然不分,我这里所说的四种形式的艺术教育都包含在内。随着社会分工深入,有人专门从事某种门类的艺术,于是出现了艺术专业教育。艺术专业教育也有很长的历史。比如,从流传下来的文献来看,西周已经有了宫廷乐官的设置,我们从中可以想象当时的音乐教育情形[3]97-104。今天还津津乐道的宋代绘画的辉煌,与宋代画院的设立密切相关[4]124-139。宋代画院的教育,就是艺术专业教育。中国历朝历代发展起来的艺术专业教育,形成了中国艺术专业教育中的传统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专业教育,源于欧洲的学院教育。这种学院教育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了雏形,在18世纪法国逐步完善起来,随着现代性由西方向其他文化的传播而影响到全球的艺术专业教育[2]163-227。我国今天的艺术专业教育也不可避免受到西方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艺术专业教育中的西方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全面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给我国艺术专业教育打下了很深的苏联印记,形成了中国艺术专业教育中的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艺术专业教育恢复了部分传统艺术教育方法和科目。由此,今天中国的艺术专业教育,实际上是西方模式、苏联模式和传统模式混合的结果。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也独立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融合加集合的关系。

      尽管中国艺术专业教育的三种模式侧重不同,但是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因此最终都得落实到技巧或者能力教育上来。本文不拟讨论这三种模式的优劣,只想指出,尽管艺术专业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但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是今天倡导的美育的重心所在。

      艺术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明显的困难,在于它的目标很难实现。艺术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但是真正通过它而成为艺术家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倒不是要老调重弹艺术教育怀疑主义,主张艺术是不需要教育的,艺术家都是天才因而是天生的①。艺术是可以教育的,但是成为艺术家的因素比较复杂,既需要技巧和能力,也需要舞台和机会。正因为艺术专业教育培养的大部分人才实际上不能成为艺术家,因此以艺术家为培养目标的艺术专业教育需要拓宽自身的领域,在技巧和能力教育的同时,补充态度教育和知识教育,从而与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学术教育发生关联,让经过艺术专业教育的学生在未能成为艺术家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艺术学者和艺术公众。

      二、艺术学术教育

      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艺术学术教育侧重艺术研究,而不是艺术实践。艺术专业教育培养艺术家,艺术学术教育培养艺术学者。二者之间的区分是比较明显的。艺术学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伴而生。就学科形态的艺术学术教育来说,也是在18世纪欧洲逐步建立起来的,分为研究理论的美学或艺术哲学和研究历史的艺术史。不过,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区分在最初并不严格。黑格尔的《美学》就是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统一的典范之作,或许我们可以将它简称为艺术史论研究。不过,无论是分立的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史研究,还是统一的艺术史论研究,它们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独立,只是作为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甚至文学的部分而存在。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试图将艺术研究独立出来,建立独立的艺术学[5]6-14。但是,这个倡议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育之中。直至今天,国外的艺术学学科仍然非常少见。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艺术研究的学科。美学、美术史、音乐学、舞蹈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等等,在国外的高等教育中非常发达,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人才,发表了大量成果。但是,没有将所有艺术研究科目归结起来的艺术学,也没有在所有艺术研究科目之外再建立艺术学。我国的艺术学,先是在艺术未独立成为门类之前,作为艺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立。这种意义上的艺术学,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研究科目,也就是所谓的一般艺术学,不同于音乐学、戏剧史、戏剧理论、戏曲史、戏曲理论、舞蹈史、舞蹈理论、电影史、电影理论、美术史、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史、工艺美术理论、书法史、书法理论、摄影史、摄影理论等等门类艺术学。换句话说,艺术学是在现有艺术研究科目之外建立的新学科。在艺术学独立为门类之后,为了避免跟作为门类的艺术学名称相重,原先的艺术学更名为艺术学理论,由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变更为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音乐学、戏剧史、美术史等门类艺术学仍然分属于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美术学等一级学科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