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及超越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志军,河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徐彬,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开封 475004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评价的开展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其博弈的过程又不断促进教育评价走向革新与发展。当下的教育评价在此博弈过程中,其弱势的应然性与强势的实然性导致了教育评价的目的性追求被固化、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被异化以及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被分化的困境。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应超越其当下应然性与实然性博弈过度偏向其实然的状态而趋近于其应然的状态,即厘清教育评价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教育评价;积极开展反思性评价,促使个性化评价的发展;提升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的专业性,推动教育评价走向专业化。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11 期

字号: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作为对教育活动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备受关注。教育评价的开展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其博弈的过程又不断促进教育评价走向革新与发展。探讨和解决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在当前教育处在知识更迭速度呈倍数增长、互联网加快知识传播速度和人工智能促进深度学习变革的时代,教育怎样改革才能契合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才能更好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教育活动如何评价以符合教育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等问题,亟待教育评价的深度介入,充分发挥其应然的导向、激励、调节、育人等功能。

       近年来,学界对教育评价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和研究。如有研究从哲学视角系统审视了教育评价中的哲学问题,[1]并倡导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理念。[2]也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深入反思了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3]还有研究从宏观视角全面探讨了教育评价发展和改革中的理论问题及改进方向。[4]这些研究无疑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与革新,但鲜有研究对教育评价内部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理论关系,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系统的澄清。本文从分析教育评价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关系及状态着手,探讨博弈失衡导致的教育发展诸多问题及超越路径,以期对推动以教育评价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教育评价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有所裨益。

       一、教育评价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博弈状态分析

       应然性与实然性源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关于应然与实然或价值与事实的认识论问题。应然性体现的是在自身性质、范畴和规律的基础上事物所应该具有或达到的状态,它与应然或价值相对应,更加重视对事物进行基于理性的价值审视和理想构建,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理想性。实然性体现的是事物在真实的世界之中所存在的真实状态和实际样态,它对应的是实然或经验,更加注重对事物进行基于经验的感性把握和真切观照,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实用性。应然性与实然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对立体现在任何事物的实然性一定不会完全达到该事物的应然性,只能是趋向于或接近于应然性,两者永远处在相互背离和相互排斥的状态。统一则是体现在两者共存于任何事物之中,如果没有实然性,只有应然性,那么事物就会处于一种至善至美的状态而失去发展的必要和意义;相反,没有应然性,只有实然性,事物就会因为缺乏价值的引领和发展目标的引导而失去发展的方向和尺度。

       教育评价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常常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两种表现。教育评价的应然性是指教育评价应该是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即作为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事实及教育问题的客观记录、描述,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价,应该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它强调评价的主观性标准和客观性标准的统一,是人们对教育评价应该是什么的理想追求,也是教育评价实然性所应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教育评价的实然性是教育评价实际是什么样的存在样态,它因受现实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人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强调教育评价的主观性标准或客观性标准,而偏离或远离应然的教育评价。理论上讲,教育评价的实然状态因偏于主观性标准或客观性标准而存在两种状态。偏于主观性标准的教育评价不强调评价内容的客观性,而重视评价主体的经验和权威,这易使教育评价走向随意化和经验化。相反,偏于客观性标准的教育评价则强调评价内容的客观性,不重视评价主体的专业性,这易使教育评价走向刻板化和统一化,这种评价样态多出现在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考试之中。应然性与实然性对立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教育评价的应然性与实然性是对立统一的,而对立统一意味着两者存在相互排斥、冲突和竞争,对立、排斥、冲突和竞争又蕴含着博弈。

       一般而言,教育评价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具有两种状态。其一,教育评价以其应然性为主,这种教育评价则是一种趋近于其应然的评价样态。这种博弈状态合理地规约和调节着教育评价的实然性过于经验化或统一化的倾向,有效兼顾了教育评价中价值与事实、理想与现实、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而是一种良性的博弈状态。其二,教育评价以其实然性为主,这种教育评价则是一种远离或偏离于其应然的评价样态。这种博弈状态则使教育评价或倾向经验化,或偏于统一化,或注重主观性标准,或强调客观性标准,从而是一种不良的博弈状态。

       就目前而言,教育评价的应然性和实然性之间的博弈处于第二种状态,而且是以过于强调其客观性标准的实然性为主的博弈状态,主要表现为教育评价强势的实然性与弱势的应然性两者博弈力量的失衡。教育评价的实然性或现实状态是人们将教育评价的部分结果作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追求,亦即分数、成绩和排名成为人们普遍在教育活动中的目的性追求,偏离了教育服务人的和谐发展的本真追求,这是一种过分强调客观标准的教育评价样态。其强势性主要体现为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主流地位是以各类考试为基础的评价,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分数成为衡量教育的一切,分数成为教育的一切追求。在这种情形之下,对教育评价来说,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就是当下所需全力关注的分数和成绩问题,至于评价可能引发的诸多后果,则无须考虑。其行动为追求功利的目的所驱使,势必会漠视人的情感、精神价值的实质,把功利目标视为唯一目标,容易导致行为方式的“常规化”,使社会生活丧失多元价值的创造性;[5]使分数被人们视为在教育活动中的唯一目标,导致考试成为教育评价的常规方式,教育生活和学生发展丧失了多元价值的创造性。而教育评价的应然性或理想样态应该为培育全面而有个性的人的教育目的服务,这是一种强调主客观标准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样态。其弱势性主要表现为在分数成为人们普遍在教育活动中的目的性追求的压力下,教育评价的目的和相关政策因其导向乏力而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评价的应然价值和发展意义被不断消解,人的发展也被束之高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