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育智库的组织形态和研究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玉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讲师;宋乃庆,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新型教育智库是教育智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及新型智库建设战略相结合的概念演绎,服务于新时代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与问题解决,蕴含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智库作出的新定位。新型教育智库必须依据时代使命的变更加快促进内部科研组织形态和学术研究路径的转型来实现其符合当前时代功能定位的外部价值属性。依据政策研究与政策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模型,新型教育智库可以分为“理论指导—政策设计”关系模式下的持久稳固型、“价值导向—政策决策”关系模式下的定期契约型和“问题解决—政策实施”关系模式下的短期协作型三种科研组织形态。新时代下,新型教育智库研究应采取由传统学术场域向实践问题场域的空间路径转向,由理性思辨为主向科学实证为主的技术路径转向,以及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研究范式的知识生成路径转向。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7 期

字号:

       从传统智库到新型智库、从传统教育科研机构到新型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转型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和制度性变革。2014年以来,关于新型教育智库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带着新视野深入反思和阐释新阶段下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定位[1],调查分析教育智库的现状与问题[2],借鉴国际先进经验[3],探讨转型战略下新型教育智库的体制机制改革[4]、发展路径[5]和评估机制建设[6],对于宏观把握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学者们大多认同,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型教育智库的基本职责与立足之本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转型来应对教育智库的新要求。[7]本文聚焦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中的科研转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剖析新型教育智库的意蕴范畴延伸、科研组织形态重构与学术研究路径转向,旨在促进新型教育智库科研方式转型的实现和落地。

       一、新型教育智库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蕴

       (一)智库的基本内涵

       智库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至今中外学者对其内涵界定不一。[8]总体来看,学者们主要从内外两个向度对智库内涵进行阐述。一是遵循“组织结构—运行规则—作用机理”的逻辑线路对其进行内在向度的诠释,二是侧重“角色—职责—功能”的逻辑思路对其进行外在向度的阐释。二者辩证统一,形成了由内部客观属性和外部价值属性构成的智库概念体系。

       智库的内部客观属性主要体现在其组织结构、运行规则和作用机理等方面。首先,从组织结构属性来看,鲍尔(Ball,S.)认为,智库是新型政策场域下运行的政策集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存在于又超越于传统政策制定的场所和过程。[9]麦德韦兹(Medvetz,T.)从精英理论视角分析认为,智库是由跨学科领域的精英组成的,专门服务和影响国家重大决策的国之重器;此外,依据布迪厄(Bourdieu,P.)的“社会空间”与“权力场域”概念,麦德韦兹还将智库解释为一种由政治场域、学术场域、媒体场域、市场经济场域交汇而成的交叉性、整合性社会空间结构和边际组织,它既具有独立性,又保持着与其四个母体场域的联结。[10]其次,从运行规则来看,鲍尔认为,智库通过与其他关键推动者(如政府部门、专家顾问、专业机构等)一起协同运作促进政策的合法化实现。[11]麦德韦兹从多元论者视角分析提出,智库和众多其他影响决策的社会团体一起,通过各自的资源、策略和目标持续互动,竞相对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他还从制度论视角分析认为,智库立足于一定的结构环境中,其行为受到特定运行规则和规范的约束,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和程序规约。[12]再次,从作用机理来看,智库携带着四个母体场域的基因,集合母体场域制度资源和资本形式,通过持续性、动态性地与其母体场域间的分离与交融、张力与博弈生成具有跨学科属性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应用型的政策建议等智力资源作用于决策过程。

       智库的外部价值属性主要体现在智库机构及其成果满足国家和社会重大战略决策和改革发展需求的责任与功能价值方面。有学者从现代治理理论等视角提出,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必要环节,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手。[13]有学者指出,智库为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提供研究、咨询与服务,并通过宣传来影响民众,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应用性、公益性、联接性五大特征。[14]有学者认为,智库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在处理各个领域重大战略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思路、策略、方法等方面的支持,是在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5]有学者提出,智库作为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制度和组织安排,发挥着抢占思想高地、提高决策质量、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功能。[16]还有学者提出,在政策市场中,智库是产品生产者和供给者之一,思想、策略、政策研究成果等智力资源是其核心产品,政府是这些知识产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智库生产的产品必须满足政府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17]这一隐喻反映出,产品质量本身是智库的内部客观属性,而政府对产品需求的满足度则是智库的外部价值体现。可以说,以智力资源服务和影响重大战略决策是智库的根本旨趣。

       智库的内部客观属性和外部价值属性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智库的完整内涵架构。简言之,智库以政策研究咨询和智力资源供给为核心业务,是由跨领域、跨学科专业精英组成的社会空间结构,是依托政治、学术、媒体等多场域交汇而成的边际组织,是以资源整合的运行规则、通过特定组织形式和研究路径从事跨学科知识生产和决策转化的专业组织机构,其核心功能是为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破解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致力于推动国家理政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实现、增强政策研究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见下图)

      

       智库内涵示意图

       在这一架构中,政策研究和智力资源处在智库的中心地位,政策研究是智力资源的存在形式和生成渠道,科研组织形态和学术研究路径是影响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要素,内外属性圈层合力制约政策研究和智力资源的供给质量与输出效率。智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外部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应时而变的发展驱动力和内在要求。外部价值属性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演进和形势变迁而不断革新,相应的,智库内部客观属性应随之开展制度性变革才能适应外部价值属性的更迭和实现,这是智库发展历史与逻辑一致性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章: